壹切立刻成功:
“抑郁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被普通人談論的話題。我們應該“感謝”抗抑郁藥生產商的大肆宣傳,“感謝”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只要我們在網上查任何信息,都會鋪天蓋地。前者通過申報病情容易賣藥,後者讓人先入為主,自討苦吃。
其實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抑郁”可以分為四種狀態:壹是抑郁,幾乎每個人在生活中的不同時間、不同空間都會遇到,有的只是壹時覺得煩躁,可能會被別人誤解。也許他們的努力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感到有些沮喪,但過壹段時間就會自愈,或者經親友勸說後問題就解決了;有的只是遇到壹點挫折或打擊,或者自我調整後,或者有人幫他們針對難題軟著陸,心情就會由陰轉晴。
二是性格抑郁。說的通俗壹點,這個人18歲以上。他從小壹直太“低調”,總是提不起激情,總是孤獨不開心,太隨遇而安,愛獨處,多疑且內心體驗深刻,行為極其內向,抑郁氣質明顯。和這樣的朋友相處,妳會覺得很累。
第三種是抑郁性神經癥,是神經癥的壹種。神經癥的典型特征是微小的生活事件產生強烈的痛苦情緒,這種情緒與道德有關,具有持久的內心沖突。抑郁性神經癥患者覺得生活很無聊,卻不努力,整天苦思冥想,擔心自己的煩惱,把問題當成逃避責任的理由。想“自殺”,又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反正我是不甘心的。屬於活的不好,不想真的死。病了兩年多了,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興趣降低,精力不足,食欲下降,體重下降不明顯。
第四,抑郁癥,核心癥狀是情緒低落,缺乏興趣,缺乏動力(精力),缺乏快感,缺乏價值感,每天情緒不佳兩周以上,有自殺的念頭和行為,並伴有記憶力減退、食欲障礙、體重變化(或增減)、早醒、性功能障礙(或多動)等附加癥狀,其誘因可能是無緣無故的或生物學上的突發。任何生病的人都想活下來,但只有抑郁癥患者想死。抑郁癥患者自殺成功率10-15%,有的失敗壹次,會死兩三次。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抑郁癥”的癥狀是嚴重的,四種抑郁狀態也是模糊的,需要專業區分。如果沒有專業的鑒定,就假設“抑郁癥=抑郁癥”,這樣會誇大病情,讓病情更加焦慮,從而降低幸福指數。
壹切都是成功的,妳的情況很可能是第壹種。其實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抑郁癥也挺好的,可以讓我們反思自己,讓我們躺下來休息壹下,工作有多忙多累!每個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抑郁癥,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就像家裏總會有壹個不速之客,既然來了就讓他進來,停下手中的工作,和他好好聊聊。過壹會兒,他就要走了!
當然,想要遠離抑郁癥,不妨:第壹,遵循中庸之道,從容不迫,和上面比,也就是拓寬思維視野;第二,與人溝通,交流思想,傾訴煩惱,不壓抑,不積累問題;第三,多做運動,或者培養興趣愛好。當人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讓體內的快樂激素(多巴胺)分泌出來,從而讓自己變得快樂;平時註意建立社會支持系統,遇到經濟和精神困難時多找親友幫助;第五,提高綜合素質,積極維護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