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為什麽要投九鼎?
古代洪水泛濫。大禹三顧茅廬,帶領天下百姓治水數十年,終於大功告成。天下各部在土山入團,推舉大禹為天子。
《山海經》記載:集九牧之金鑄鼎。
大禹平定天下後,將其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禹州、涼州、永州。九州各部都貢獻了轄區內的金屬,大禹把九州的黃金收集起來,鑄成九口大鍋,發往各地,分配到九州,以保天下。
大禹九鼎是什麽樣的?
《山海經》據其文,有國名,有山川,有神怪之地。
大禹鑄的九鼎上,不僅記載著許多部落的名稱,還有許多山川河流,以及各種奇禽異獸。可以說,大禹九鼎不僅是鼎,也是古代罕見的鳥獸畫卷,更是天下與山川統壹的象征。
大禹死後,其子齊建立了中國第壹個奴隸制王朝夏朝,九鼎成為夏朝命運的象征。
多年後,商湯崛起,推翻夏朝,奪取九鼎,建立商朝。
後來周武王伐紂,推翻了商朝。九鼎也被收編,遷至周朝都城濠井。
當周成王東移時,大禹將九鼎遷至洛陽。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大禹九鼎象征著國家,國之鼎、國之鼎的觀念深入人心。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領大軍逼近洛陽,威脅周朝。當時,周朝的皇帝是周鼎的國王。他多次受挫,無奈之下只能派人獎勵楚軍和談。在宴會上,楚莊王問東周的使者關於九鼎的大小。
就這樣嗎?莊王奪冠?故事的起源。
轉眼多年後,秦始皇滅六國,稱帝。他以為自己已經超越了黃三,為五帝做出了貢獻,還自命不凡?始皇帝?。既然是歷史上的始皇帝,就註定要回歸,自然離不開九鼎。
秦始皇多次派人到洛陽拷問東周前朝官員,打聽九鼎下落。但是我被告知九鼎早就失傳了,九鼎最後出現的地方是泗水之上。
據班固寫的《韓曙》記載,戰國末期,由於東周逐漸衰落,秦楚覬覦九鼎,連東周都城洛陽都被數次攻占。九鼎在東周不得不多次轉讓。最後壹次轉移,護送九鼎的大船經過泗水,遇上了風暴。船翻了,沈了,掉進了泗水。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在泰山上完成祭天儀式後,特地來到彭城。他派了幾千人去泗水尋找九鼎的下落。
然而,找了半個多月,壹無所獲。
在李道元的《水經註》中,有壹段非常傳奇的記載:
據說秦始皇派了幾千人去撈鼎,經過艱苦的尋找,竟然找到了壹只大鼎的下落。然而,就在大家試圖將鼎從泗水深處拉出來的時候,突然出現壹條惡龍,壹口咬斷了繩子,鼎頓時落回泗水。當秦始皇又命人去尋找的時候,哪裏還能看到大定的蹤跡?
從李道元的《水經註》來看,12000年來史書上並沒有大禹九鼎下落的記載。
那麽,大禹九鼎住在哪裏呢?秦始皇在泗水釣魚真的是龍的出現阻礙了嗎?
清代有壹位著名的學者,名叫王先謙,他對九鼎很有研究。他查閱史料,對大禹九鼎的下落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認為大禹九鼎已被周人所滅。
戰國中後期,諸侯崛起,東周衰落。經常面臨亡國的危險,加上秦楚對九鼎虎視眈眈,弱小的周朝擁有九鼎已非幸事。
再加上周朝長期被眾多豪傑包圍,國家弱小,財政困難。本來很有可能是周人毀鼎鑄錢,緩解財政壓力,卻對外界謊稱九鼎已經失守。
至於始皇帝撈鼎和龍搗亂,王先謙不同意。在他看來,秦始皇不被後人推崇,是因為他享受的時間短,實行的暴政多。所以才會有始皇帝被龍阻礙的傳言。
但小龍之說是荒謬的,要以司馬遷的《史記》為依據。王先謙對大禹九鼎下落的猜測是合理的,但遺憾的是,由於沒有明確的歷史支持和實物見證,這仍然只是壹種猜測。
大禹九鼎去了哪裏,今天是否還存在,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