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的愛是露珠,即使枯萎的心也能蘇醒;老師的愛是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融化。”
“愛與教育密不可分,有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壹門藝術,也不是壹種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壹種發自內心的人間芬芳。"
“寫壹輩子教案的老師,不壹定能成為名師。如果壹個老師寫了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成長是壹個永不結束的過程;反思也是壹個過程,沒有終點。”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
“孩子的心就像壹扇鎖著的門。粗魯的態度就像壹根粗鐵棒。無論怎麽努力都無法撬開它。只有像精致的鑰匙壹樣溫柔細雨般的方式,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深處。”
“尊重、信任和理解是每個孩子精神生活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讀了壹篇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的警示和警醒,我的第壹感覺是:啟發和鼓舞。當然《做壹個優秀的老師》這本書裏有很多經典的話,不勝枚舉!上面的妙語和句子都體現了兩個字,壹個是“愛”,壹個是“想”!兩個詞雖然有限,但意義是無限的。它要求我們的教師具有全方位、立體化的素質,即教師應該是壹個心理健康的人,壹個能培養學生的人,壹個能上課的人,壹個能寫作的人,壹個能為人父母的人...我們的老師只有符合這些素質,才能成為快樂的老師,才能成為快樂的老師!鑒於此,結合我個人的閱讀和理解,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帶著感情去教學,用心去思考,才能真正成為壹名優秀的教師!
彭興順老師在書中反復強調“愛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不是壹個創新的觀點,出自孔子的“愛,能不能努力?”忠,不可教”到魯迅的“教育根植於愛”,從羅素的“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自由地得到充分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全部奧秘在於愛孩子”。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雖然教學理念不同,教育風格各異,但對學生的感情都離不開“愛”字。
教育中的愛不是壹種達到目的的姿態。它是壹種理念,壹種情感,壹種氛圍。如果運用得當,自然會貫穿教育的某壹個環節,會悄悄地體現在教育的每壹個細節中,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壹個學生的心裏。總之,壹顆冰冷的心,壹種生硬的態度,永遠換不來心與心之間真誠的交流。從現在開始,我會努力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問題,用親情去教導問題,用愛心去開導問題,像所有優秀的老師壹樣,用真情和愛心去換取學生天真無邪的笑容,從而贏得他們的尊重和愛戴。
仔細想來,書上說的是每個老師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會做的。作為壹個14年教齡的老師,我有的做到了,有的卻大打折扣。我相信大部分壹線老師都是這樣的,只是在做這件事之前,我們沒想到會被公認為“優秀”。也許是這樣的“優秀”老師太多了,所以我們身邊的教育者往往淡化了這種正面價值。現實中,我們體驗最多的往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