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寺廟建築獨特,規模宏大。其中穿插著許多靈山聖母的傳說。相傳,靈山寺創建於周元王5年,即公元前471年。在唐朝和明朝的萬歷年間,它經歷了兩次大的整修。自清代道光、鹹豐年間毀於壹旦。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復辟擴建至今。修復後的靈山寺廟有聖母殿、觀音殿、粉刺殿、分娩殿、百子殿、泰山母殿、無產殿、龍王殿、掌摑殿、三神殿、十八手殿,其中聖母殿規模最大,最為宏偉。
清小源君,聖母院的主神,也被稱為靈山的母親。據《明萬歷年間祭酒周》記載,萬歷年間重修靈山寺時,曾發掘出袁俊的貝殼和壹塊石碑。《碑》記載,招遠女子王在五年,被其在即墨金門的姑母撫養為媳婦。她又醜又罵黃昏,不得安寧。在袁俊之初,她沒有怨恨。有壹天她在山的東邊打水,遇到了壹個神仙,恢復了本來面目。4月15日,她爬上山頂,坐在壹塊大石頭上,成了“清小源君”。後人立祠供奉。靈山有十大景觀:
藍天的外殼:在西山之巔。
雍都:西山陰下,遠處如墻,近視散漫。西南門有最高的石頭,俗稱鬼王。
聚寶盆:山前。
望海石:聖母院大廳的左邊,有壹塊不夠高的石頭。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妳可以爬上石頭看海。
黑虎泉:位於西山北麓,相傳此泉是當年壹只老虎挖的。
仙洞:東山西腰,可坐高,可容三四人。當地傳說,風雨不能入其中。
玉女:在西山西半峰,有壹塊高到後面的石頭,石頭表面泛著水。盈盈被動,旱澇連年不絕。相傳可以洗去眼疾。
扁擔之眼:東山東麓,石崖上的壹個洞穴,只能容下壹只手,其水不會減少,也不會溢出。用毛巾擦壹下,水就和以前壹樣滿了。傳說二郎取山時,插桿。
孫臏牛跡:西山以西,石面上有牛跡,據說是孫臏麒麟踏過的地方。
鐵耙齒:東山峰石面之上,有壹塊長得像耙齒的石頭。
新開了壹個聚仙洞,洞內有送觀音、八仙過海、驚濤駭浪等景觀。
交通路線:乘坐青島-即墨大巴到即墨,再乘坐即墨-靈山大巴到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