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
這是電影《大熊》的開場白,對妳是壹個極大的鼓勵。
如何定義“真正的”保險經紀人?
這裏的經紀人,我定義為真正的“專業”“客觀”的保險顧問,符合要求。
保險法第118條:
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傭金的機構。
“真正的代理人”的定義,不是披著代理人外衣的銷售。
總的來說,我對“真正的經紀人”的定義是很嚴格的。至於如何定義,請看下壹章。
經紀人的價值是什麽?
65,438+000消費者和65,438+000各保險公司代理人。假設每個客戶都想了解保險市場的大致情況,那麽100個客戶中每個人需要見100個代理人,見面次數為(前提是所有銷售人員都是誠實的):
100 * 100 = 10000次
在代理模式下,這個過程大大簡化了。真正專業的經紀人了解市場上所有的產品和公司,客戶只需要見壹個人就能看到整個市場。會議次數為:
1*100=100次
它最大的價值可以用壹個詞來概括,叫做
“信息”的精確匹配
妳為什麽要找經紀人?
第壹,節省時間,不用找100業務員。
第二,節省能量,不需要吸收大量無用信息。
第三,節省開支,精準匹配節省了不必要的浪費。
第四,需求定制,根據消費者需求,量身定制最適合的解決方案組合。
壹站式服務,咨詢、保險、理賠全程服務。
網絡時代
很多人說互聯網時代,網上找資料好,但是互聯網時代的經紀人在這裏還有價值嗎?
我的回答是
是的,而且更重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說。
我曾經以為互聯網可以讓信息變得高效,但是信息爆炸讓它變得更加低效。
學過壹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有效市場假說。
在市場信息效率極高的時候,假設每個人都能學到第壹手信息,沒有人能從股市中賺錢。
信息時代到來,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嗎?不完全是。經濟學家驚訝地發現,由於信息的爆炸,“有效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困難,因為市場充滿了各種噪音,使人們仍然處於混亂之中。
同樣的,
保險業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互聯網讓信息傳播越來越快,但網上的信息大多是噪音。在這個“活看”的網絡時代,我看到了許多奇怪的工業奇跡。
壹個批評“產品導向”的“良心”營銷號,居然在文章末尾放了壹個“最佳* *”的產品鏈接。
壹個職業老爺爺,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不惜歪曲事實和邏輯。
壹個號稱“國民良心”的保險平臺,因為客戶的合理投訴,公然把他和他的朋友踢出服務群。
……
這是壹個浮躁的行業,包括互聯網+的大部分同事。
不負責,不服務,壹票就走的態度,只會加深大眾對這個行業的不信任。
當然,有好有壞。我慶幸,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不是壹個人。同樣,也有很多有初心有理想的同事在和我壹起奮鬥。
這是壹個不好的時代,這也是壹個好的時代。
作為壹個理想主義者,我只想做壹件事,那就是
告訴大家真相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