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橋長834米,寬7米。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式基礎”和“植牡蠣固地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建設的技術創新,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跨海梁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河上。它是世界上橋梁筏板基礎的開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橋長834米,寬7米。橋上有2座亭子,2座石將軍,5座石塔。清道光間石刻有“西川甘露”銘文和“天下第壹橋”條幅。亭旁有摩崖石刻“萬安橋”“千古安瀾”和12方碑。
洛陽橋位於泉州東13km處。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的必經之路。
擴展數據?
洛陽橋出名的原因
洛陽橋位置重要,就像泉州北上福州,經過江西、湖北,到達汴京(今開封)的官道。沒有這座橋,泉州人只有兩條路可以北上。壹條是走山路,從城北出去,通過河市進入仙遊,翻山越嶺。
第二條路是渡河,但此地在河口,“水闊五裏,浪滾滾”。遇到大風和潮汐,翻船是常有的事。從這個渡口被稱為“萬安渡口”的角度,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心悸和對和平的向往。
另外,它的成名與蔡襄有關。宋代有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蔡”就是蔡襄。在很多記載中,記載蔡襄是洛陽橋的始作俑者,其實不然。
洛陽橋的修建時間是從1053年到1059年,而蔡襄第壹次在泉州上任是在1056年,5個月後才遷到福州,而蔡襄的督治全是在1058年,距離洛陽橋的建成只有18個月。
百度百科-洛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