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毗鄰江西。西部和北部是長江沖積平原,東部和南部是海拔較低的丘陵。它是由劉冬和治德兩縣合並而成的。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相傳舜帝為此獻身,智者文瑤親臨千裏之外,自古有“堯城”之美譽。
東至縣自古以來就沒有大的建制。據《劉冬縣誌》和《建德縣誌》記載,虞、夏、商、周屬揚州,秦屬九江縣、鄢縣。西漢屬張羽縣和丹陽縣的彭澤、鄱陽、石城三縣。東漢保持不變。
三國分屬吳國彭澤、丹陽、鄱陽三縣。金屬縣彭澤縣、鄱陽縣鄱陽縣、宣城縣石城縣。南朝宋、齊分屬石城、醴陵郡、宣城郡、揚州,以及鄱陽、鄱陽郡、江州、彭澤郡、旬陽郡。第二代梁、陳在此縣設南太原郡、嘉禾城(今鎮)、晉陽(今壹帶),屬南禹州。
遂平、陳後,太原縣、鶴城縣、金陽縣被廢,分屬旬陽縣龍城縣、九江縣彭澤縣、宣州縣秋浦縣、饒州縣鄱陽縣。
唐至德二年(757),秋浦縣、鄱陽縣置梅城縣,縣以年命名,屬江南西路旬陽縣。甘源元年(758)屬饒州,永泰元年(765)屬池州。會昌初(841-846)在元和城郡舊址建東流場,屬江州彭澤郡。據《郁芳紀要》記載,五代二年,陽吳順義改為建德郡,仍屬池州,自南唐以來壹直未變。
南唐寶達十壹年(953),升東流場為劉冬郡,屬江州。北宋三年(978),改池州池陽縣,貴池金陽鄉割為劉壹東。宋代時,劉冬縣和建德縣隸屬江南東路池州池陽縣。元初屬江淮行省,元二十壹年(1284)屬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屬江浙池州道。
明、清初屬池州府。明洪武初,池州道為九華府、華陽府,後改為池州府、直隸南京。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康熙十五年(1676)屬安徽。雍正元年(1723)調任兩江總督,雍正十壹年屬安徽寧池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