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冒充“警察”、“檢察官”、“法官”,謊稱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等嚴重犯罪,誘導受害人將資金轉入詐騙分子持有的所謂“安全賬戶”。這種欺詐通常會造成巨大損失。
比如“王先生接到“快遞員”電話稱其包裹內發現違禁物品,隨後不法分子冒充司法人員,以涉嫌販毒為由詐騙1萬余元。對此,警方提醒,公安機關從未設立所謂的“安全賬戶”,也不會安排當事人通過電話向“安全賬戶”轉賬。
2、冒充領導、熟人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被害人親友的手機號碼、社交賬號密碼,掌握被害人的社交關系,從而騙取被害人的信任,進而編造“發生意外急需用錢”、“資金周轉”、“交電話費”等理由,誘導被害人轉賬。
對此,警方提醒,所有涉及借款、匯款等問題的親友,壹定要通過撥打對方常用號碼或視頻聊天等方式核實對方身份後,再做決定。
3、冒充購物網站、銀行、電信等工作人員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改號軟件等技術向受害者發送偽裝短信,讓受害者誤以為自己的賬戶、商品有問題,然後以“驗證驗證”等理由打電話進來騙取驗證碼,盜取錢財。
對此,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為了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詐騙,往往會催促受害人完成交易。面對余額異常變化要冷靜謹慎,不要輕易將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
4.貸款融資欺詐
這類騙局通常標榜為無抵押貸款,支付壹定手續費即可輕松獲得貸款,或者向受害者提供某種收益率極高的理財項目,讓投資者獲得高額投資回報。在投資初期,不法分子會按時返利,繼續追加投資後,血本無歸。
比如家住重慶的李先生,最近急著用錢,聽了所謂“征信專員”的宣傳說不需要征信就可以貸款,於是加對方為好友,詢問對方貸款相關事宜。
“專員”說只需要交2000多元的辦卡費和激活費就可以貸款,而當他交費後再次詢問時,“專員”已經把李先生拉黑了。警方提醒,尤其要警惕各類標榜“無抵押無信用”、“低投入高收益無風險”的投資理財項目的貸款項目,謹防上當受騙。
5.“匯款救急”詐騙
通過網絡聊天、電話交友、交友等方式掌握被害人家屬信息後。,犯罪分子先通過反復騷擾或其他手段,騙受害人手機關機,用受害人手機以醫生或警察的名義給受害人家屬打電話,謊稱受害人生病或車禍住院正在搶救,甚至謊稱被綁架,要求匯款到指定賬戶救急實施詐騙。
人民網-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有哪些,哪些群體最容易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