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公司是創業板上市公司,公司領導在餐廳招待過甲方的客戶,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司有財力和廚師的能力為員工改善夥食。
那麽為什麽食物還是那麽難吃呢?
據我半個多月的觀察,原因之壹可能是我們食堂免費,空間有限。
公司有4000多人,食堂雖然占了壹層樓,但座位數和所有員工人數相比還是相形見絀。
試想壹下,如果食堂的飯菜很好吃,而且不花壹分錢,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會爭先恐後。到時候不僅座位會爆滿,食物供應也可能跟不上。
而公司的4000人,其實收入水平參差不齊,月薪從4k到10w不等。每個人都追求美食,唯壹的區別就是誰願意花錢去追求。
在食堂飯菜不好的情況下,收入高的員工更願意出去下館子;低薪員工在(真正的)免費午餐面前,不會太在意食物的味道。
換句話說,公司是通過調整食物的口味來實現供給的調整,而不是生硬的壹刀切的政策限制。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實現了合理分配,讓“剛需”享受基本福利。
在物價高漲的今天,免費的午餐完全可以抵消剛需人群心中對口味不佳的抱怨。
另壹方面,在成本方面,公司並不虧損。難吃的飯菜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高,但剛需員工從早到晚都呆在公司,吃完飯休息壹下就能上班。
要知道,如果在外面吃飯,吃完飯在路上閑逛,至少要壹個多小時才能到單位。
所以,免費餐的成本在“加班時間”面前不值壹提。
別忘了,免費午餐還能帶來“關愛員工”的好名聲
壹個雙贏的結果,公司領導幹脆深挖本質,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