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蘇州湖州豐收了,天下人都有飯吃了。蘇湖非常富有。
“故都”是指當時北宋的都城汴京,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
“蘇州湖熟,天下足”這句諺語自南宋開始流傳。出處可見於高斯的《恥堂藏稿,寧勸農》等書。太湖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小河眾多,被稱為“水鄉澤國”。
宋高宗至宋孝宗期間(1127—1189),修建太湖地區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開河口引湖入海。孝時,在太湖出口處,設了壹個閘門,調節水量。
湖邊地勢低窪,堤岸築得很高,可以遮擋風浪。由於水利的疏通,消除了嚴重的水災,低田高田得到了灌溉。此外,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民精耕細作,“耕而不廢(市),割而不壟”,用最新的農具“連枷”脫粒,使蘇湖在南宋時期成為農業高產區,農作物壹年收獲兩次,田裏畝產五六石,故有“蘇湖熟,天下滿”之稱。
擴展數據:
諺語分析:
“蘇滬熟,天下足”是南宋的壹句民間諺語。等蘇州湖州豐收了,天下人都有飯吃了。蘇湖非常富有。
來源:
《宋詩年譜》OO:“歌謠與諺語雜糅...蘇湖是熟悉的,世界是充實的。" "
明郎英《七種文稿》22:“常言道,‘天道上,蘇杭下’。”他還說,‘蘇湖夠了,世界也夠了。’解決的辦法是湖趕不上杭州,就這樣了。"
容《大學延義補》二十四:“韓愈說得天獨厚,江南在十九處。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浙東南居江南十九;蘇、宋、常、賈、胡五郡,居兩浙十九省。.....有句話說:‘蘇頌熟,天下足。"'
梁青張炬《農宅雜占》二:“方朝廷在故都時,實羨東南富貴,吳中乃東南之根。俗話說:‘蘇常熟,天下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蘇州湖熟了,人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