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4月的壹個上午,兩個身著漢服的人來到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校園裏,掛起了“老中醫渴望找到接班人”的牌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這兩個人是74歲的我省知名老中醫謝景龍和他的兒子謝俊亞。謝景龍,新樂市人,以治療骨髓炎、股骨頭壞死聞名。被授予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津貼。
上午9時許,謝景龍父子身著漢服出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園內,引起了大學生的關註,但在10前被校方攔下。謝景龍說,即使只有半個多小時,他們仍然收到了大量中醫專業學生的咨詢,很多學生表示願意當場向老師學習。謝景龍說,徒弟不收壹分錢,什麽都給對方。
謝景龍父子向學生們分發了自己的中醫著作和隨他學習的報名表。4月18日,記者聯系謝景龍時,他讓兒子數數。“16符合條件的申請表,周末有很多同學打電話報名。我們計劃下周壹開始上課。”
學校之所以攔下謝景龍,是因為他們沒有事先和學校溝通,征得同意。謝景龍說,他理解學校的做法,但招收弟子、推廣中醫的目的達到了。
面對老中醫校園作秀的質疑,謝景龍在18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我74歲了,不需要作秀。這樣做的目的壹是誠心招弟子,二是宣傳中醫,是對中醫壹些負面觀點的抗議。”
謝景龍的兩個兒子都贊同父親在家族之外招收弟子的做法。其中,隨父親上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謝君雅說:“這麽多年中醫發展太慢了。其中壹個主要原因就是中醫的傳承。以前有壹種說法,孩子不傳於女,可見其有多保守。如果是這樣,中醫的發展會越來越慢。我父親的做法是開明的,我們作為孩子都支持。”謝俊雅認為,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做宣傳,可以利用學生中醫基礎好的優勢,幫助培養更多的名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