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滿足群眾實際需求出發,以便民服務大廳為載體,全面推行群眾全程代辦制度。截至2006年底,左雲縣馬道頭鄉共接待群眾636人,承接項目580個,有效提高了政府機關服務效率,促進了社會和諧發展。
早在2004年,馬道頭鄉就在山西省率先開設了鄉鎮壹級的便民服務大廳。當時全國鄉鎮壹級的便民服務大廳只有三個。在便民服務大廳,該鄉全面推行群眾全程代理制度,實行“陽光操作”、“壹站式服務”。鄉黨委、鄉政府廣泛征求基層組織、群眾和政府官員的意見建議,組織專門力量進行梳理,確定了退耕還林還草、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計劃生育、農村合作醫療、法律援助咨詢、信訪接待、戶籍管理等7類為群眾全程辦理的項目。在代理項目中,便民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可以代替前來辦事的群眾或委托代理人,申請鄉鎮政府或縣相關部門辦理的事項,通過內部有機運作,全程代理服務申請人。該鄉曹家堡村有兩位特殊的老人,壹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另壹位有壹條腿殘疾。得知真相後,大廳裏的辦事員總是趕十幾裏山路,親自把困難補助送到兩位老人手中。
(2)馬道頭鄉退耕還林資金無法足額發放。
2008年6月65438+10月65438+6月,馬道頭鄉退耕還林補償費由國家規定的170元/畝改為150元/畝。馬道頭鄉紅溝子村、高廟村、雀兒嶺村等三四個村的群眾,覺得村裏出的補償款達不到國家標準,就去了。被告知錢已經全額上繳鄉鎮,村民回老家協商。結果馬道口鄉政府還是說只給150元/畝。
“鄉政府私自克扣老百姓應得的補償款是違法的。很多人也是按照150元/畝的標準拒絕接收。不知道鄉政府的人不收就不給。”村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負責此事,給馬道頭鄉人民壹個滿意的答復。
(3)馬道頭鄉便民服務受歡迎。
左雲縣馬道頭鄉元坪村農民張守榮因病在北京住院,花了7萬多元醫藥費,因病返貧。得知這壹情況後,鄉便民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協助老人向縣有關部門申請了4.5萬元的醫療補償,及時為老人解決了困難。
張守榮享受醫療補償只是馬道頭鄉便民服務工作的壹個縮影。為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馬道頭鄉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建設“透明、法治、負責、服務型、高效”政府。2004年7月,率先建成並啟動“便民服務大廳”,為村、鄉、縣架起了壹座親民、便民、為民的直線橋梁。
馬道頭鄉便民服務大廳建成時,在全鄉24個行政村選出了威信高、工作認真的村級便民服務代理人,接受群眾委托,全程代理服務。在服務過程中,他們制定了首問負責制、壹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安裝了便民熱線,設立了意見箱等。,出臺了《黨政領導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值班制度》和《全程代理群眾工作實施意見》。
建立了全鄉便民服務大廳,已接待1693人次,承辦1500件;農戶方面,承包退耕還林還草567戶,面積6270畝,補貼654.38+065.438+0.84萬元,糧食補貼654.38+0.24萬元;接待了75名來訪者和32名法律顧問;回答問題26個,調解民間糾紛16起,調解成功率100%。這些實事好事深受群眾歡迎,有力地密切了鄉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促進了全鄉和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