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信息模型構建應用技術
4.9.1,技術含量
利用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實現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設計、生產、運輸、組裝和運維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實現裝配式建築全過程的集成和協調。將BIM技術應用於裝配式建築、結構、機電、裝修的協同設計,實現建築、結構、機電、裝修壹體化;設計BIM模型直接連接生產和施工,實現設計、生產、施工壹體化。
4.9.2、技術指標
建築信息模型(BIM)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支持全過程的BIM平臺技術、設計階段的模型精度、各種零部件的參數化程度、構件的標準化程度、設計與工廠生產系統直接對接的CAM技術、基於BIM和物聯網技術的裝配式施工現場信息管理平臺技術。預制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標準》GB/T 5123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的有關要求。也可以選擇預制混凝土剪力墻外墻板15G365-1、預制鋼筋混凝土陽臺板、空調板、女兒墻15G368-1等國家建築標準的設計圖集。
除上述規定外,根據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的特點,在裝配式建築全過程中應用BIM技術應註意以下關鍵技術內容:
(1)在建立模型時,應采用統壹標準格式的各種構件文件,並按照固定規範的插入方式將各種構件文件放置在模型的合理位置。
(2)預制構件的制圖排版階段,應按相關圖集的要求錄入圖紙排版、尺寸標註、輔助線段和文字說明,采用統壹的標準格式,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築制圖標準》GB/T 50104和《建築結構制圖標準》GB/T 50105。
(3)預制構件生產中,應接力設計BIM模型,采用“BIM+MES+CAM”技術,實現工廠自動化鋼筋生產和構件加工;利用二維碼技術、RFID芯片等可靠的識別和管理技術,構建工廠生產管理系統,實現可追溯的全過程質量控制。
(4)利用“BIM+物聯網+GPS”技術,可追溯預制構件的運輸過程,可視化指導施工現場堆放和吊裝,實現裝配式建築可視化施工現場信息管理平臺。
4.9.3、適用範圍
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預制混凝土剪力墻外墻板、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疊合板、預制鋼筋混凝土陽臺板、空調板、女兒墻的進壹步設計、生產、運輸和吊裝。
裝配式框架結構:預制框架柱、預制框架梁、預制疊合板、預制外板等構件的深化設計、制作、運輸和吊裝。
異形構件的深化設計、生產、運輸和吊裝。異形構件分為結構異形構件和非結構異形構件,結構異形構件包括坡屋頂、陽臺等。非結構異形構件包括排水檐溝、建築造型等。
四、工程案例
北京三星中心商業金融項目、五合萬科長陽天地項目、合富湖濱新城改造項目、北京天竺萬科中心項目、成都青白江大通集中安置房項目、清華蘇世民學者項目、鐘健海峽(閩清)綠色建築科技產業園綜合樓項目、北京門頭溝保障性自住商品房項目等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