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吉祥寺位於梅裏鎮南街。據說建於三國時期(238-251),所以又叫“赤武古寺”,是常熟最早修建的寺廟之壹。原有觀音殿、方丈室、禪房等20余座寺廟房屋,綠樹成蔭,竹徑幽僻。尼姑庵前有壹土堆,長約50米,高5米。土堆上有壹棵枯樹,刻著“赤武遺址”四個字。相傳,孫權的母親吳國太曾來尼姑庵進香,並將船系在這棵樹上。清道光八年(1828),光緒二十八年(1902),人們集資修繕。
霍克基,霍克基位於碧溪鎮東西東村曹庵寺舊址。曹安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原有山門、正殿、廂房、碑亭等。翅膀上有十八顆星星。普陀山法雨寺記載了常熟東門外曹安的佛事。此廟原為祠堂下殿,1958拆除。1995,常熟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碧溪佛教活動點,並選擇原曹安遺址建寺。1999年11月初八,舉行玉佛塔開塔儀式和方丈升天儀式,更名為霍克基(紀念舊常熟北門霍克基)。
崇福寺崇福寺,原名崇福寺,俗稱社宅寺,位於沙家浜鎮橫涇村。南宋嘉泰初,黎族蘇家為僧獻佛,故名。宋嘉熙二年(1238),和尚宗彜重修,後和尚宗良因舊換新。明洪武二十年(1387),和尚含蓄,給家裏壹個崗位。永樂初,僧人們在林和道勤發展技藝。宣德初至成化年間,建三大殿供奉三世佛像,規定嚴格。鄭德七年(1512),工部尚書錢仁福題寫崇福庵佛寺,吳門朱允明撰書,立於寺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桑石重修。
支林寺支林寺,原名支林寺,位於東邦鎮徐氏辦事處西郊。唐元年(758),建為愛安寺。唐憲通二年(861),遷酈中。五代時,州政府奉命對其進行整修。宋四年(1110),為避免玄祖趙胤墓中“安陵”之名,改名為支林寺。明朝萬歷八年(1580),工部尚書徐渭重修。寺廟之後是東西禪堂。五代時,西禪堂被吳越將軍梅世忠命名為梅園,後梅園為錢氏宗祠。祠堂日常由僧人管理,東禪房於清初倒塌廢棄。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寺僧智燈與當地百姓花景瑞重修天王廟。乾隆年間,村裏的人又把它修復了壹遍。乾隆三十壹年(1766)知縣康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