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采購部或支持部門負責供應商,制造部、財務部和R&D提供協助。
2.對於選定的供應商,公司與其簽訂了長期供貨合作協議,協議中詳細規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和互利條件。
3.公司可以對供應商的信用等級進行評估,並根據評級實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估,不合格則終止長期供貨合作協議。
5.公司可以向備件供應商發放生產支持許可證。
二、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
公司制定以下指標體系,用於篩選和評估供應商水平。
1.質量水平。包括:(1)來料良率;(2)質量保證體系;(3)樣本質量;(4)質量問題的處理。
2.交付能力。包括:(1)交割時效;(2)擴大供給的靈活性;(3)樣本的時效性;(4)增加和減少訂購貨物的批量容量。
3.價格水平。包括:(1)優惠程度;(2)吸收價格上漲的能力;(3)成本降低空間。
4.技術能力。包括:(1)先進技術;(2)後續R&D能力;(3)產品設計能力;(4)技術問題材料的反應能力。
5.後援服務。其中:(1)零星訂單擔保;(2)配套售後服務能力。
6.人力資源。包括:(1)管理團隊;(2)從業人員素質。
7.合作現狀。包括:(1)合同履約率;(2)年均額外供給負擔及其比例;(3)多年合作;(4)和諧合作。
三、供應商選擇方法
1.對於每壹種物資,經過市場調研,采購部會提出5~10的候選供應商名單;
2.公司成立了由采購、品控、技術部門組成的供應商選擇小組;
3.遴選小組對候選廠商進行初審後,采購部對廠商進行實地考察,雙方共同填寫調查問卷;
4.對候選廠商逐壹比較打分,計算總分後,決定選擇。
四、批準為供應商後,方可采購;失敗的人,請繼續提高,保留未來的候選資格。
5.每年對供應商進行重新評估,淘汰不合格供應商,從候選團隊中增加合格供應商。
六、公司可以給供應商分配不同的信用等級進行管理。評級流程參照上述選擇供應商的方法。
7.對於信用度最高的供應商,公司可以提供材料免檢、貸款優先支付等優惠待遇。
八。供應商管理措施
1.公司可向重要供應商派駐專職常駐人員,或經常對供應商進行質量檢查。
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對所供貨物進行質量檢查或現場檢查。
3.公司減少對單個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分散采購風險。
4.公司應制定每個采購件的驗收標準和與供應商的驗收交接程序。
5.公司的采購、R&D、生產和技術部門可以對供應商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但應註意公司產品核心或關鍵技術的不擴散和不泄露。
6.公司可以對重要的、有發展潛力的、符合公司投資政策的供應商進行股份投資,建立產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