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是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頻率、強度、時間。為了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在體育鍛煉中必須科學地安排鍛煉的次數、強度和持續時間。
次數:表示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為了獲得良好的體育鍛煉效果,每周應進行3-5次體育鍛煉。
強度:運動強度常以心率間接表示。目前推薦的運動強度範圍是壹個人最大心率的60%-80%。o最大心率可通過以下公式估算,即最大心率=220-年齡。
時間:指每次鍛煉的持續時間。有效鍛煉時間為20-60分鐘。如果以最大心率的80%運動,只需要20-30分鐘,而以最大心率的60%運動,則需要40-60分鐘。
2.過載原理
超負荷原理是指在體育鍛煉過程中,身體或特定肌肉受到的刺激超過其所能承受的程度。
運用超負荷原理指導體育鍛煉,最重要的因素是從自身體能水平和身體承受負荷能力的實際出發,恰當地確定運動負荷。負荷通常包括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負荷壹般用練習的次數、時間、距離、重量來表示;負荷強度用練習的速度、負重量和密度來表示。
3.循序漸進的原則
體育鍛煉在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逐漸提高。這壹原則要求在進行體育鍛煉或發展壹定的身體健康素質時,運動負荷應逐漸增加。
漸進原則的應用可以采用“10%規則”。每周運動強度或連續運動時間的增加量不得超過前壹周的10%。比如妳每天跑步30分鐘,下周就可以把跑步時間增加到33分鐘。
4.安全原則
安全原則要求在體育鍛煉中要時刻註意保護自己,做到安全第壹。其主要內容包括:不要盲目參加超出自己能力的活動;每次練習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活動;飯後、餓了或累了的時候,以及每次運動後,都要暫停運動,註意整理和放松活動。
5.特殊性原則
專業化原則是指在運動過程中,對身體的某壹部位或功能進行反復鍛煉。如果鍛煉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氧能力,那麽應該選擇慢跑、散步、騎自行車、健美操、遊泳等運動來鍛煉。
6.彈性原則
人體機能的提高是通過運動、疲勞、恢復、再運動的循環來實現的。
7.運動效果的可逆性原理
運動效果的可逆性是指停止運動導致的體能水平下降。研究表明,停止力量訓練8周後,肌肉力量下降10%,停止耐力訓練8周後,耐力水平下降30%-40%。
8.運動量與運動量相結合的原則
大運動量和小運動量交叉使用進行體育鍛煉,既能提高效果,又能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