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整合資源,搭建便民惠民服務平臺
2008年5月,濰坊市整合濰坊市教育局8個部門、3個直屬單位資源,6個窗口、22名工作人員,成立了全國首家“惠民教育服務中心”。中心分為校企合作、社會培訓、家庭教育、出國留學、咨詢投訴、校友資源開發、學生資助管理。設置了14臺在線咨詢電腦,配備了6條熱線,同時接聽和處理各行各業的咨詢服務。建設專題網站,對各種教育需求實行“壹站式服務”。只要涉及教育咨詢和需求,都可以在服務中心得到滿意的解答和解決。
(二)拓展服務範圍,全面提高服務水平。
濰坊市教育局拓寬思路,以惠民服務中心為平臺,全面提升服務水平。例如,該局根據專業和學生信息資源庫,將濰坊市所有高校和中職學校的20萬名學生放入,供企事業單位招聘人才查詢;通過校企聯絡員收集大量企業人才技術需求信息,供高校推薦畢業生、選擇合作夥伴參考。這項工作由惠民服務中心下設的校企合作服務分中心管理。再如,為使學生及時了解國家、省、市有關學生自主助學的政策和渠道,從2009年開始,該局在高考準考證上印制了解國家生源地貸款政策的渠道和方法;此外,今年要求所有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都要印有國家資助的幫扶政策和辦理辦法。這樣就實現了國家資助政策的全覆蓋,真正落實了不讓壹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承諾。這項工作由惠民服務中心下設的學生資助管理分中心管理。
(三)轉變職能,找準服務好的著力點
濰坊市教育局立足政府職能轉變,不缺位、不越位。在充分發揮惠民服務中心平臺作用的同時,堅持加快現代教育體系建設,如針對家長對科學教子的普遍需求購買服務,由行政部門組織家長和專家進行市場運作講座,確保服務質量。如濰坊市教育局加強和拓展信息服務,在濰坊廣播電臺“在線風采”欄目向公眾公布教育惠民熱點。目前已形成電話、媒體、網絡全方位的教育信息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