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的發生既有外在的身體刺激,也有內在的心理創傷。外因方面,做噩夢多是用被子捂住口鼻睡覺,或者手壓在胸前。人在睡眠時,心肺的活動能力相對減弱,所以當嘴和鼻孔被被子堵住或胸部受到壓迫時,會感到心臟活動受阻,呼吸困難。這種來自外界的刺激迅速傳到大腦皮層,引起不正確的反應,於是噩夢就產生了。有的人在夢裏看到鬼撲向自己,張牙舞爪,想要吃掉自己,於是想掙紮,想大喊,但大腦中指揮手腳肌肉運動和聲音的部分還處於抑制狀態,所以在夢裏想掙紮,但手腳動不了;我想大喊大叫,卻發不出聲音。此外,有些人患有壹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這些疾病往往有呼吸不暢的問題,所以在睡眠中容易做噩夢。
從做噩夢的內因來看,做夢者在做噩夢之前壹定受到了精神刺激,留下了無法治愈的心理創傷。人在清醒的時候,是靠理智來主宰生活的。所以他們早年留下的心理創傷被理智壓抑,很難盡情“傾訴”。人睡著了,理性就失去了權威作用,意識也就弱化了。潛意識出現了,做夢者早年留下的心理創傷借助噩夢被“表達”出來。韓愈在《遊香溪寺》詩中說:“仿徨在波濤中,成了噩夢。”可見,噩夢確實是與恐懼和警惕聯系在壹起的。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之所以會做噩夢,通常與夢者童年時害怕的壹些事情有關,大致可以追溯到人無法自助的童年。三到六歲的孩子最容易做噩夢。壹個成年人壹旦覺得自己的安全沒有保障,或者想起過去壹些令人恐懼和不安的事情,也可能會做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