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人講究“不山不水不居”,重視房屋布局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民居大多位於青山綠水之間,依山傍水,與亭、臺、樓、閣、塔、坊等建築相得益彰,形成了壹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白墻青瓦、馬頭墻、磚木石雕、疊院、高檐、曲徑通幽、亭臺樓閣的和諧組合,構成了徽派建築的基調。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大,結構合理,布局協調,風格清新淡雅,特別是裝飾在門套、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式多樣,造型逼真。
古徽州,尊祖之風盛行,各村皆建宗祠,有宗祠,有支祠,有家祠。據記載,“新安人雜居,無雜姓。“它的風是最近的。進出牙,姓氏由祠堂統壹。我老的時候在拉夫,村裏所有的姓氏都聚在壹起,把朱文公家的禮物作為祭品。”祠堂規模宏大,家庭廳堂小巧精致,形成壹組風格古樸的祠堂,堪稱中國封建宗法制度博物館。在古徽州,名門望族建廟擴建,規模比瓊樓玉宇更勝壹籌,以示家族的興盛。呈坎羅東書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集“古、雅、美、大”於壹體。其他著名的祠堂還有龍川胡氏宗祠、易縣親愛堂、唐越清漪堂(壹個罕見的女性聖地)等。
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以才入官,以文活天下”的人很多。為了宣傳封建禮教,表彰官員的政績、孝子義男、賢妻良母的巾幗英雄,徽州人往往采取“建牌坊”的方式,以示榮耀,永垂不朽。古牌樓結構嚴謹,布局合理,規模宏大;每壹個梁坊,每壹個鑲嵌都符合實力,在選址、造型、雕刻、用料等方面都是有講究的。牌坊造型各異,精雕細刻,斜檐翹角,氣勢磅礴。這些拔地而起的宏偉牌樓向遊客講述著忠孝節義的故事。
徽州建築的特點
1.在布局特點上,徽派建築的布局壹般符合自然景觀情況,包括建築的過渡和樓層的起伏。這使得徽州建築的秩序依附於自然景觀。而徽派建築中天井的靈活和單壹形式的簡潔,使建築與自然更加和諧。
2.從形象特征上看,除了祠堂、牌坊、景觀建築外,徽州大部分建築如民居的形象都是通過國粉墻大和的馬頭墻組合而成,失去了個體的個性。這使得徽派建築形象中群體組合的節奏更加突出。
3.就其精美的磚、木、石雕工藝而言,從入戶門門套、八字墻上的磚雕,到梁架隔斷欄桿上的木雕、彩繪,以及臺階、柱子上的石雕,無壹不是精美絕倫。壹般來說,如果我們看過徽派建築中的三個雕塑,再看看中國其他地區的類似雕塑,總會覺得漫不經心。
4.徽州“其風最接近古代”。徽州文化的精神特質更多的體現了儒家倫理的秩序、誠信、冷靜、寧靜。如果說蘇州建築園林的特點就像湯顯祖總結的“浪漫主義風格”。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