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住房不是投機,這是根本原則。千百年來,我們骨子裏的觀念就是“先有房,後有家”。如果沒有自己的房子,我們總覺得自己像漂泊的浮萍。在古代,富人可以建造豪華的房子,窮人可以住在蓋房裏,最糟糕的是,他們可以建壹個破茅草屋。
但近代以後,城市裏的房子不能私建,房子也和結婚、生子、上學等人生大事掛鉤。房子的價值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了壹倍,很多人努力壹輩子的夢想可能就是為了壹套房子。
於是,壹些極其自私的炒房團發現了這壹點,並加以利用,繼續無限放大房子的價值,擡高房價,進而煽動人們去購買和囤積。
很多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削尖了腦袋,湧入炒房團大軍。同時,他們厚顏無恥地喊道:“我就是需要!”
眾所周知,房價提高後,房租、水泥價格、沙子價格、各種價格都會上漲,然後結婚、生育的成本也會上升。最終受害的是家庭和社會上大多數人。
也正因為如此,“不炒房”才成為壹個呼籲越來越高的原則。對於市場經濟來說,房價上漲只是壹種“殺鵝取卵”的虛假繁榮。
第二,房子的實際數量遠大於真實需求,房價必然會下跌,或者會跌破成本。無論建造房屋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還是下跌,現有房屋的數量早已超過市場需求,許多房屋空置或廢棄。另外,壹些面積小、戶型差、價格高的商品房很難賣。他們屬於標準的“有錢人買不起”。為了打破這個僵局,除了繼續虛張聲勢,只能降價,有賣。
顯然,從實際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炒房背後的真相,很多人(包括我)直接放棄了買房的打算。能漲就漲,能炒就炒。反正我已經徹底放棄了,買不起。越高越好。不要降低妳的價格。看妳怎麽收場?囤積房子的人,必然要承受房價下跌的痛苦。
可以看看壹二線城市。很多地方的房價都在下跌。即使在我生活的三四線城市,也有大量的房地產公司和房屋中介關門了。如果市場需求大量萎縮,市場消費能力下降,那些房子的價格肯定會大幅下跌,有可能跌破成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