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越來越多地將佛教的正念意識引入心理治療。他們的觀察和測試結果表明,正念意識可以提高關閉應急反應和觸發放松反應的能力。就是讓人身體放松。
正念是對當下意識的自我調節。歡迎壹切沒有預設和批判的經歷,保持好奇和同情心,接受“本來的樣子”,意識到當下。
Dianel R. Gehart在《夫婦和家庭治療中的正念和接納》壹書中說:
正念是不批判的。持續關註妳現在的經歷。註意妳的呼吸和思想。願意冥想的人可以從兩分鐘的正念冥想練習開始。
格哈特的個人使用原則是,在心理治療中,正念特性的實踐與訪談互動相結合。基於正念的幹預方法更適合有冥想傾向的人。如果妳能靜下心來接受正念禪修,可以直接練習正念禪修,改善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
格哈特博士是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婚姻和家庭治療項目的教授。她的研究領域和專長包括:後現代療法、正念、佛教心理學、性虐待、心理健康康復、定性研究以及家庭治療和咨詢方面的教育。此外,她還研究了漢藏原版佛教經典。
雖然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今尼泊爾),但最早學習佛經的東晉法顯僧人發現,佛教在印度衰落了,尤其是在玄奘時代。佛教在中國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會非常熟悉她的正念,很容易接受。正念起源於佛教禪修,從禪定、禪修、開悟發展而來。
因此,我們可以制定壹個正念自我保健計劃。
格哈特提到的正念冥想方法包括:
引導冥想
正念呼吸冥想
慈悲冥想
富有同情心的生活回顧
正念飲食:引導冥想,在正念地吃葡萄幹、葡萄或巧克力的過程中,註意所有的感官。
站立/行走冥想:引導冥想,在站立和行走時體驗身體的感受。
冥想瑜伽拉伸:在做基礎瑜伽拉伸的時候,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體驗身體的感受,可以在教室的椅子上做,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在空曠的地方做。
冥想身體掃描:正念關註身體的每壹部分,而不試圖放松或做出任何改變。
冰塊正念(痛苦的感官感受):手持冰塊進行引導正念體驗,正念觀察大腦對輕微疼痛的反應。
正念傾聽:這是壹個戶外練習,鼓勵參與者註意我們日常環境中的噪音。
冥想日常活動:專註於日常活動。
三分鐘喘息時間:這是壹個來自正念認知療法的短暫冥想,幫助個人在忙碌的壹天中重新獲得專註感和正義感。
減壓視覺化:在這個視覺化練習中,壓力情境被減少到可控制的程度。
這是西方人對佛教禪修的理解和嘗試。
通過佛教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冥想變得非常微妙和深刻。正念冥想只是開始觀想的壹種方式。佛教說,修行的方法分為兩種:做事的方法和無為的方法。壹切都有盡頭。有壹些是佛法的方法,也有壹些是佛法和外道的方法。無為法是佛教的正法。
沒有法,沒有修行,沒有執照,照現在這樣,眾生本來就是佛。在這壹點上,當代心理學的理解是正確的——佛教在技術上是無神論的。
但是,真的沒有法,沒有修,沒有證嗎?不,無為是法,是修,是證。證無為,就是證涅槃之果,成佛。涅槃,畢竟無果無佛。真正的解,至高的解是無為,說無為,倒成了壹個目的。說是不對的,不說也是不對的;肯定錯了,也許錯了。自我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