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隊友不僅在線率低,而且擅長“神助攻”。下面總結了孩子父親的四個“神助攻”時刻,讓我們再壹次感受到我們曾經經歷過或者現在正在經歷的絕望。
1,孩子剛睡著的時候
哄寶寶睡覺可以說是壹個難度系數很高的事件。想壹想,辛苦了壹天的媽媽在床上疲憊不堪,可身邊的孩子卻久久不困,好幾次都想盡辦法哄寶寶睡覺。臥室門嘎吱作響,她丈夫準時出現。聲音“寶寶睡了嗎?”,妥妥的叫醒剛進入淺睡的寶寶,熊海子瞬間又醒了,壹邊的媽媽傷心欲絕了壹地!
2.母子有矛盾的時候。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媽媽磕磕絆絆是很自然的。壹旦出現親子矛盾,比如吵架,冷戰,也許母子雙方都可以緩解情緒,冷靜壹段時間,就可以和好了。但往往這個時候,豬隊友會準時出現,問生氣的孩子壹個問題。雖然也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但是他的介入讓母子之間的氣氛更加緊張,甚至讓氣氛更加緊張。
3.當母親教育她們的孩子時,
在許多家庭中,母親參與教育孩子。對於母親本身來說,教育孩子也是壹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潤物細無聲”是最終目的,但在此之前,口頭警告甚至無法控制的怒吼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每當媽媽跟孩子說話比較認真的時候,平時不問的爸爸馬上就出現了。那壹刻,他就是正義的化身,他的工作就是“保護孩子”。孩子被自己的操作搞糊塗了。我該聽誰的?與此同時,媽媽善意的言論瞬間化為空氣。
4.當孩子們著急的時候
都說孩子有墨漬,但我覺得是父親的墨漬比孩子多。早起上學,如果輪到爸爸送孩子,那必然是雞飛狗跳的早晨。孩子們自覺的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準備隨時離開,可就在即將出門的瞬間,孩子的爸爸再次開啟“神助”模式,只見他彎下腰,皺著眉頭,嘟囔了壹句“等我壹會兒”,轉身進入WC,只留下孩子和媽媽淩亂的在門口的寒風中。
其實夫妻倆因為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問題產生分歧是很正常的。兩者“實踐時間”的差異導致了他們的認知偏差。不管誰優先誰優先,都希望爸爸媽媽多溝通,而不是互相仇視。畢竟他們共同的目標是培養有強烈幸福感的孩子,他們都要努力做到壹處。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