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高橋奧蘭橋壹家快餐店的老板娘慘死。6月10日,兇手落網。19歲男孩殺人動機其實是為了搶網。作案前,他已經在網吧打了近壹周的架。搶完錢殺人後,他回到網吧繼續網遊。
胡安戈是遂寧射洪縣人,父親胡明是當地壹家企業的領導。2006年,20歲的胡安格從綿陽壹所成人教育學校畢業,然後留在成都,沈迷於網絡。三個月的時間,他把父母給他做生意的五萬塊錢都花在了網遊《傳奇》上。
年輕的胡曼·安格羞於面對父母,於是荒謬地選擇毒死父母。壹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死刑。
2.案例2
15歲王,山東省莫市人,中學生。由於王沈迷於網絡,他的父母為了幫助他補上功課,邀請了壹位優秀的女大學生,現已被送進研究生院,擔任本市某大學的家庭教師。
2007年6月38日+10月38日+9月30日上午,女大學生莉莉準時來到王家幫他做作業。王不想學習,壹直熬到中午。下午1: 30,正在午睡的王被百合吵醒,心情不快。
此時,王在家裏翻出值錢的東西,想拿出來賣錢,然後上網,被百合阻止。壹怒之下,王從床上撿起皮帶,掐死了莉莉的脖子。?
3.示例3
漢口某中學初二男生鞏俐(化名)三天三夜上網記錄最高。據他父母說,如果不送,就死在網吧。
鞏俐進入初中後成績很差,他喜歡玩CS槍戰類的網絡遊戲。他向心理學老師解釋,沒有人會表揚他,只有在網遊中才能獲得快樂和勝利的成就感。媽媽每天都在嘮叨同壹個話題,強迫他學習。
他喜歡的不能做,不喜歡的也得做。他深感厭惡,產生了與母親作對的想法。他甚至說上網是為了媽媽。?
4.實例4
在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壹名12歲的男孩因沈迷網絡遊戲意外死亡。男孩名叫阿聰(化名)。去世前,他每天都呆在電腦前,沈迷於壹款網絡槍戰遊戲。他經常玩超過65,438+00小時。7月15日,連續打了五個小時遊戲後,突然頭疼,後來搶救無效死亡。
5.實例5
事發網吧位於崔各莊鄉乃西村北麥地堡超市旁的壹間卷首房內。壹個30歲的男人沈迷網絡遊戲近壹個月,光玩花遊就花了654.38+0萬余元。死亡的前三天,他呆在壹個小網吧裏,幾乎不吃不喝不睡,暈倒在網吧裏,經搶救無效死亡。
孩子沈迷網絡遊戲,盲目施加高壓效果未必好。
不要釘住孩子,敲壹下就行了。釘子沒有自我意識,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青春期,這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逆反心理強烈。父母壹堅決反對,孩子就覺得不玩就聽父母的,玩就“做自己”。對自主的渴望會壓倒自制力,事情就難辦了。
管理要想有效,孩子的心理特點是不能忽視的。先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戴上道德的帽子。然後,定向治理,精準施策。與其完全禁止上網,不如找出哪種遊戲最讓孩子上癮,從哪裏著手重點管理。
了解危害並和孩子商量辦法,讓孩子自己想出防沈迷措施,家長督促落實,尊重孩子獨立的心理。如果孩子給自己留有繼續玩遊戲的空間,只要可控有度,比如寫完作業半個小時就能開個小嘴。說到底,危害在於失去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