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門塘位於清水河附近的壹個古老的侗族村寨。5000多年前,從湖南遷入的閆、謝、王三個姓氏,各自立門戶,故稱三門塘。也有人說,村裏有中、西、南三個門,叫三門塘。該村是當地著名的侗族四十八村之壹,歷史上有很長時間的記載。現村有19個姓氏,300多戶,1500多人,是典型的民族村。三門塘村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而且民族風格淳樸。那裏的村民像壹家人壹樣團結互助。尤其是待客之道和禮賓,待客之誼深厚到無法抹去。三門塘村口的幾酒吧,用小盅灌滿了董家的待客之道,讓客人們喝個酩酊大醉。幾種不同材質的油茶,讓遠道而來的客人解渴充饑;自制的臘肉和血香味四溢,讓已經為南北菜肴和美食買單的客人贊不絕口。身著民族服裝的婦女熱情地唱著歌,勸客人們沈醉;送別的時候,清水河兩岸唱場響起,賓客們走了很遠的路,有河風送來的熱烈的迎賓曲。到了三門塘,可以去古探奇,考察清水江木材貿易的興衰史,觀賞侗族的建築文化,領略當地的民族風情。在遊覽過程中,妳不僅可以欣賞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還可以客串農家,享受百姓舒適寧靜的田園生活。
3.金峰山寺,位於縣城東北,距縣城10公裏,山頂907。海拔5米。這座山因明朝初年壹位雲南官員棄官在此修行而聞名。有48座修道院。從山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大道,數千級石階繞山而行,鄰縣縣數千人來此拜佛,香火鼎盛。遊客站在山頂,四周是低矮的群山和涼爽的微風,歷代都將其列為旅遊景點。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山景,還可以參觀觀音寺、南越寺、寶鼎寺等寺廟。還可以去古探奇,找到當年開山的和尚的石棺和歷代巡山的官僚名流留下的詩詞。縣人民政府將此列為全縣佛教活動場所。1984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黃韶山位於天祝縣南部,海拔1029.5米,森林茂密,方圓有數百個村莊。黃韶山自古以來就是壹個狹窄的隘口。直到明朝中葉,才修了壹條驛道直達山頂。凡是從北京到黎平府上任的官員,都要“講黃韶山的故事”(黎平府誌。地理記錄)。從北邊上山,是15的壹條用碎石鑲嵌的花臺階路,離山頂不遠,坡陡路窄,四周是十多尺長半人高的石欄桿;從山頂往南,是15裏青石板路,坡度三千多,蜿蜒曲折,俗稱“十八拐”。以前在山頂設郵政商店,郵政隔天跑壹趟。民國三十年(1941),經金平縣和天柱縣劃界後,在山頂豎立了壹塊天柱縣石碑,高1 m,寬0.8 m..山頂往南50米,有壹口古井,泉水甘甜,取之不盡。東面,王樓坡、巖姐、烏龍嶺並肩而立;白巖坡和筆架山在西邊相對。
天祝被譽為“黔東第壹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