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大眾財經的第壹次面試。我仍然對我是否能通過第壹輪面試感到緊張。回過頭來看,有很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希望能從中吸取教訓!
應該說大公司的反應是很慢的。我的簡歷是8月3日通過郵件提交的,但是直到6月65438+10月65438+7月才收到通知我面試的電話。當然,這也可能與公司的用工計劃有關。舉個例子,人家可能希望妳年底值班,但是相對於平時壹個月的電話,對於公共財政來說還是很長的時間。第二,目前通過郵件在北京求職還是可信的。特別值得註意的是,那些招聘廣告註明優先通過招聘網站發送簡歷,還需要註意應聘公司是否接受附件。
回顧這次面試,有壹些地方我覺得我做得不錯,當然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之所以覺得可以通過,是因為我覺得我比較符合這個職位的要求:壹直在做個人貸款審批,有金融零售信貸的經驗,和面試官談了壹些關於審批的看法。他基本上是持贊同態度的,這明顯說明我做過這個生意。我能適應六到十二個月的出差,很快就能拿到駕照。我會看財務報表。有壹個英文的自我介紹,我覺得我還沒說完就能喊ok,而且我聽過上壹個面試官的英語,至少我覺得我的發音比她好很多。時間基本正常,原定30分鐘,我20分鐘就出來了。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知道是空調太冷還是真的緊張,說話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有點顫抖。而且由於關系緊張,有些問題回答的時候沒有想清楚,個人貸款審批的風險控制問題也沒有回答好,因為目前看來銀行在這方面確實缺乏壹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也沒能談得上什麽;2004年下半年以後,我就不再做車貸了。確實支行的車貸因為各種原因停了,但我還是做了房貸。同時,我也反思了車貸中的問題,當時並沒有討論。
當然,就像有朋友說的,我覺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我只做了自己的縱向比較,沒有和其他面試官做橫向比較,面試官肯定會做的。還有壹點就是我們並不知道每壹次招聘的潛規則。比如我們希望這個職位是男的/女的,不希望這個人是南方人/北方人。我們希望這個人更年輕/更有經驗。其實這種信息不對等從妳投簡歷的那壹刻就開始了。妳沒被選上,不代表妳能力不夠。可能只是簡歷篩選者不喜歡妳的風格,或者妳無法展現出它所需要的元素。找工作就像買股票。既有實力因素,也有運氣因素。關鍵是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