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二仙廟
西溪二仙廟(又名震澤宮)位於崇文鎮嶺場村,距縣城3公裏。1965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仙寺的創建日期無法追溯。據金大定五年(1 1 6 5)重建二賢寺碑記載,“偶有舊書創於唐(894-897)、宋徽宗崇寧(1102-10)年間”。晉帝通二年(1124),重修大殿、正門、更衣室、山門、遊廊等30余處。金鎮佑統治時期(1213—1223),被大火燒毀,後又恢復原貌。明洪武十八年(1485),再次進行大規模維修。在1981-1985,多次維修。1992,東穿衣樓大修。1998建成前臺階、長廊、門道,綠化美化周邊環境,成為三晉著名旅遊景點。二仙寺四面環山,松柏覆蓋寺內,景色迷人。殿分前後屋,中軸線前有山門,頂上有戲樓,兩側各有側門。壹進院子就是正殿,寬深三間。大廳前面有壹個亭子。亭兩側有四棵唐柏,樹上有形似十二生肖的木瘤,為寺中壹絕。第二個庭院是正殿,寬三間,深六椽。它有壹個單檐、依山而建的屋頂。在大廳的兩側,有壹疊大廳供老先生和石灣的老師使用。疊前東有視神,西有丘疹神,尤其是梳妝樓,被專家稱為中國古代樓閣式建築的代表作品之壹。二仙寺碑刻眾多,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贊美西溪的佳作。最著名的是晉末元初文學巨匠元好問寫的七言絕句:“歲月間來了又來,青山無痕畫。”出門還是黃塵,哭也喚不回金衣。"
二仙寺規模不大,卻聚集了晉代至明清16座建築。它古樸典雅,結構精巧。堪稱壹座“古建築藝術博物館”。盛大的廟會(從農歷四月初壹到十五)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中國古寺五糧店中國古寺位於山西省高平市東北10.5公裏下臺村西北的高地上。這座寺廟建於壹個未知的時代。它在元、明、清三代都有過修繕。現存無梁殿建於元代,其余為清代重修。宮殿坐北朝南,進入庭院。東西寬41米,南北長65.4米,占地面積2655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山門、無梁殿和正殿,兩側有廂房、附殿和山門外。無梁堂(又名閑庭)的創建日期不詳。現存建築為元代建築。因為大廳裏沒有橫梁,所以俗稱無梁大廳。石臺高1.2米,寬6.3米,深8.56米,單檐九脊歇山頂,管板式瓦頂,四椽。柱頭鬥拱五鋪,柱底應用方形素柱基礎,用隔扇裝飾。
沁縣郭村大雲苑正殿
據碑誌和秦州記載,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北宋重修,現存山門和大殿。正殿為宋代遺跡,山門為清代所建。庭院場地坐北朝南,占地927.2平方米。正殿三間寬,六椽深,平面近方形,單檐懸於山頂。單抄檐下柱頭鬥四鋪,間作隱刻。梁架結構由四根椽和四根柱組成,用於前後拉檐。柱子的基礎由青石制成,並飾有蓮花。正殿規模雖小,但梁梁布局稀疏,用料巨大,梁架結構簡單樸素,主體結構保留了宋代的形制。
崇壽寺釋迦牟尼殿
位於晉城市北18km處西橋村外的高邊坡上。始建於北魏,北宋元年(1008)改名現名,後多次修繕。這座建築壹直保存到今天。山門內有天王殿、釋迦牟尼殿、雷音殿、東西配殿和偏院。寺內保存有許多古代遺跡:釋迦牟尼殿為宋代建築,前檐石柱上刻有北宋宣和年間碑文,門框石上刻有晉代鄭龍年間碑文;前院有兩座唐代經典建築;偏院有北魏造像、碑。此外,還有十余塊宋金以來的石碑,是研究這座寺廟歷史沿革的重要史料。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