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成為千古佳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成為壹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壹切以天下為己任的仁人誌士,都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範仲淹生活艱苦,深受人民愛戴。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他心裏想的是人民的疾苦。可以說他是獨善其身,兼濟天下。清六年範仲淹貶謫河南,滕重修嶽陽樓,使範仲淹寫出了《嶽陽樓記》,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懷。
記得我在研究這篇文章的時候,最喜歡的壹句話是“不要為物喜,不要為己悲”。達到這種程度是多麽豁達的胸懷啊。我們可能壹輩子都在爭名奪利,但當我們暮年回首,如果我們的壹生都在追求這些身外之物,那麽我覺得是失敗的,因為妳永遠無法享受片刻寧靜平淡的生活。範仲淹經歷過榮華富貴,嘗過平淡,最後告訴世人,不要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悲傷。這就是人生成功的感覺。
如果說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以“憂”為主題表現了樂觀主義,那麽與他處於同壹時代、經歷幾乎相同的楚州知府歐陽修則以“喜”的方式表現了他的心情。歐陽修出身貧寒,苦學成才。他的詩文壹掃晚唐五代的絢爛,詞疏、麗、深。範仲淹同年被貶,遠在京師,他們甚至同年寫嶽陽樓和醉翁亭,兩篇文章雖然風格不同但思想相同。歐陽修被貶滁州任太守,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歐陽修自己也覺得很欣慰,因為他的寬政,讓百姓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醉翁亭記》描寫了滁州幽深秀麗的自然風光,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知府登臨醉翁亭,與民同樂,其樂融融。當初只用“圍楚為山”四個字來形容滁州周圍的山,成為散文史上的絕句。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山河之間”這句話。
歐陽修自稱是個酒鬼。即使被降職,他對喝酒的熱愛依舊如故。“喝醉了還能享受壹樣的東西,醒了還能用文字表達自己的人也太防禦性了。”醉漢的好心情似乎並沒有受到世俗壓力的影響,他的苦難得到了“快樂”的緩解。這怎麽能說不是壹種豁達呢?
同壹時代有著相同經歷的範仲淹和歐陽修,都為後人留下了傳世之作,他們所表達的思想意義重大。無論是嶽陽樓中的“憂”,還是醉翁亭中的“樂”,其實都是在表達壹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