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是丹陽人,他在188年成為徐州刺史。因為陶謙不是本地人,他也需要依靠徐州的地頭蛇,所以徐州有兩大實力派,壹是以陳登為首的地頭蛇,二是陶謙的親信~掌管兵權的曹豹。雖然有兩股勢力,但權力基本上掌握在陶謙手中。
原本平靜的徐州,被壹場突發事件打破。也就是曹操的父親在路過徐州時突然被殺。這壹事件至今仍是壹個謎,但曹操認定這是陶謙的責任。因此,在193年,曹操,當時的國家牧羊人,派他的部隊攻擊陶謙。由於當時陶謙有公孫瓚、袁術等盟友,曹操無功而返。第二年,曹操又攻打徐州。這時,陶謙已經病入膏肓,他的死期即將到來。他不得不把徐州交給壹個合適的人。他經過深思熟慮,把徐州讓給了外人劉備。
那麽,陶謙為什麽選擇劉備呢?真的只是因為劉備民的聲音好聽嗎?當然不是。請聽分析。
首先,壹般來說,繼承父親的事業是天經地義的。陶謙有兩個兒子,所以他應該把產業給他的兒子。他沒有選擇他的兒子,因為陶謙的兩個兒子不配。在這種情況下,把徐州讓給他們,不僅會失去徐州,還會害了他們。其次,徐州有兩大勢力,陳登和曹操。陳登和曹豹壹直不和。如果把徐州讓給其中壹個,恐怕會發生內戰。這樣就排除了內部能接手徐州的人,最後只能從外部選拔。外面有陶謙的盟友公孫瓚和袁術。公孫瓚在幽州,當時的形勢,公孫瓚已經無暇顧及徐州。袁術呢?袁術更慘。因為陳登和曹豹不願意!袁術的實力太強了。陳登害怕袁術接班後損害其他地頭蛇的利益。曹豹也怕他手裏的丹陽軍壓制不住強大的袁術,所以袁術也排除了。
只剩下劉備接管徐州了。對曹豹來說,劉備實力不如自己,手握兵權。劉備想要有所作為,最終還是需要手中的丹陽軍。對於陳登來說,不夠強大的劉備也需要地方豪強的支持,劉備最終會找他的地方代表合作。所以劉備接管徐州符合大家的利益。
因此,陶謙第三次出使徐州與劉備的身份和聲譽沒有太大關系。他能最終接管徐州,是因為陳登和曹豹的利益平衡。亂世,名氣值幾個錢,利益永遠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