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簡稱“徽”,古稱周舍(發源於東西兩山,西邊的山是黃山,東邊的山——白芨山是歙縣的發祥地,主峰歇於船梢。黑白兩山,龍鳳共舞,形成黑白徽州的格局),又稱新安,由黃山市的歙縣(含徽州區、黃山區湯口鎮)、黟縣、休寧(含屯溪區)、祁門、婺源(今江西上饒)、績溪(今安徽宣城)組成。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路的壹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後安徽徽的來源。新安也指徽州、兗州的新安江(錢塘江北源),以及分治前的新安縣。兗州現已並入杭州。太平天國時期,江南飽受戰亂之苦,徽州暫歸浙江托管。
1934年,由於蔣介石“剿* * *”的需要,婺源被劃入江西。後來由於婺源人的退徽運動和老鄉胡適等人的努力,迫於民意,1947抗戰勝利後婺源被劃入徽州。但由於軍管問題,婺源於1949納入江西省,壹直延續至今。這是徽州歷史上的兩次婺源事件。1987年,為響應中央大力發展旅遊業,績溪因與太平縣交換而被劃入宣城,徽州更名為黃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