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安徽省”,就不能不提“江南省”。“江南省”設在清順治二年(1645),省會設在江寧(今南京)。清代江南省前身為明代“南直隸”。江南省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江蘇、上海、安徽。無論是明代的“南直隸”還是清代的“江南省”,都是當時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壹。清初江南壹省稅收占全國三分之壹,每次科考江南壹省上榜人數占全國近壹半,所以有“天下英才,壹半出江南!”說出來。
清初天下未完全統壹,東南有朱南明,西南有其他拉鋸勢力。此外,清朝皇室內部矛盾尖銳,鬥爭不斷。江南省作為清廷的主要財力和人才庫之壹,其穩定和安全至關重要。所以順治皇帝決定分而治之,壹方面是為了加強管理,另壹方面也是為了防止第三者利用富庶的江南行省大展宏圖,危害朝廷。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江南省被分為江蘇省、江蘇省、省會蘇州兩部分,稱為“江南右布署、使臣部”;安徽省安(清)徽(州),省會南京,史稱“江南左布政使”。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為:江南右使為江蘇,江南左使為安徽。1760(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蘇省,江南右布政使兼史部左遷,遷至南京,成為江蘇省省會。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部遷至安慶,成為安徽省省會。從1760到抗日戰爭時期,安慶淪陷於日寇,安慶壹直是安徽省會駐地!
江南省被分為安徽和江蘇兩省,但安徽和江蘇仍是清代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壹。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安徽每年繳納的稅收都是前五名。安慶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在19世紀中葉與武漢、南京並稱為“長江三大名城”。清鹹豐十壹年(1861),清朝建立了中國第壹家近代軍工企業——安慶軍械所,制造了中國第壹臺蒸汽機和第壹艘機動船。後來的民國大總統孫中山先生在他的著作《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中提到,安徽要建兩個地方:安慶和蕪湖。安慶要建成武漢和首都南京之間,長江兩岸的超大型“雙城”,蕪湖要建成長江流域的主要港口城市。
抗日戰爭中,安徽省會安慶淪陷,安徽省政府被迫遷出安慶。隨著戰爭的發展,它暫時留在了李荒(今金寨)、蕪湖和合淝。1949年合肥解放時,由於安徽巢湖以南大部分地區沒有完全解放,中央政府在合肥臨時設立皖北行署,隨後渡江戰役總指揮部設在肥東。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央決定省政府設在合肥。
省會從沿江的安慶遷到內陸的合肥,從政治上和心理上把安徽從東部省份變成了內陸省份,也把安徽的發展視野限制在了合肥!合肥發展了這麽多年,所轄三縣依然落後,長豐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合肥周邊的六安、巢湖、滁州、淮南等城市,並沒有在合肥的帶動下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