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大暑的天氣特征

大暑的天氣特征

夏季節氣在“三伏”,是我國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很多地區氣溫都在35度以上,所以所謂的“三竈”也是最旺的。

長江中下遊到華南以北的江浙江西等地,炎熱多雨,雨水滴如金。有“夏雨輕如銀,夏雨重如金”、“雨中雨,裏多米囤”、“雨天雨,糧棉豐”、“不受旱,壹畝加壹擔”之說。就像左河水的詩裏說的,“陽光明媚,天氣炎熱,但無所事事,擔心蒼蠅和蚊子。雲鼓起,箭將金灑荷塘。”如果酷暑前後下雨,預示著未來雨水會更多。農業上有句諺語“夏天有雨,秋天有水就夠了;夏天不下雨少雨,擔心吃不上水。

在華南西部,雖然高溫出現最頻繁,但雨水最充沛,雷雨最常見,是雷雨最多的季節。這裏有句諺語:“東閃不降,西閃走不了。”意思是夏天的下午,如果東方出現閃電,雨就不會到這裏來。如果閃電在西邊,雨很快就會來,躲都來不及。

根據炎熱與否,有許多農業諺語預測後期天氣:例如,在短期內,有壹個“大暑,田將休息;夏季涼爽,水滿池塘”;中期表示“大暑,秋後涼”;長期預測有“暑熱難耐,四個月無霜”“暑不熱,冬不冷”“暑不熱,冬必腐”。高溫和極熱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熱”。暑熱壹般在三伏中期。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正處於壹年中最熱的階段,全國各地溫差並不大。正好符合那句諺語:“寒在三九,熱在中。”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就是比較熱。根據中國地面氣候資料1971 ~ 2000年30年8月份極端最高氣溫的統計,可以看出,部分省區7月份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下旬,大部分省區8月份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8月上旬,正好在次年7月和8月的夏季。

古書上說:“大者極熱。”炎熱程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立秋,正好符合物極必反的規律,可以看出夏季的炎熱程度。

長江中下遊的高溫和伏旱

夏季節氣,除青藏高原和東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是常事,40℃的高溫也不少見。南京、武漢和重慶這三大著名火爐在夏季高溫期間也最受歡迎。比“三竈”更熱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安慶、九江。最熱的地方每年都不壹樣。2003年6-8月最熱的城市是福州、杭州、長沙和南昌。當然,最熱的“火爐”還是屬於新疆的“火焰山”吐魯番。酷暑前後,午後氣溫往往在40℃以上。生活在新疆的阿清詩人小雄在他的詩集《新疆西部雜記》中寫道,“試著把面包貼在磚墻上,不壹會兒就熟了,烈日當空,可怕。”可見“火焰山”的名聲確實名不虛傳。

酷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光照不足,水稻、棉花等喜溫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長時間的持續高溫天氣,對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非常不利。長江中下遊有句農業諺語:“五天不下雨有點旱,十天不下雨有點大旱,壹月不下雨。”可見,高溫少雨是夏旱形成的條件,夏旱地區持續大範圍高溫幹旱的危害有時大於局部洪澇。除了長江中下遊地區要防旱,陜甘寧、西南地區東部,特別是四川東部、重慶等地也要防旱。

事實上,夏季幹旱並不是每年都會發生。如果盛夏副熱帶高壓偏弱,位置偏南或者長江中下遊時不時有壹兩個臺風或雷雨,就不會出現大範圍的伏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