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領取高溫津貼的必須是高溫下工作的員工,包括建築工人、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司機、室外環衛工人等。
室外室外作業人員高溫津貼不低於每人每月60元;在33℃以上(含33℃)室內作業場所工作的人員,每人每月不低於45元。具體標準和發放期限各省不壹樣。在這28個省份中,13省份按月支付,15省份按日支付。
按月發放高溫津貼的地區中,如浙江、山西、江西等省份,津貼金額最高的是山西、江西,每月240元,浙江省225元;最低的是廣東省,每人每月150元。
按天分配的地區中,標準最高的是天津,每天24元,最低的是貴州、河北,每天8元,與天津相差3倍。
擴展數據:
第壹,用人單位不發高溫津貼,勞動者可以維權。
人社部門表示,勞動者應保留考勤表、天氣預報等證明其工作環境達到發放高溫補貼標準的有效證據。
勞動者如需維權,可通過舉報投訴窗口、電話12333等渠道咨詢反映訴求,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將依法嚴肅查處。
人社局提醒,高溫季節來臨,各用人單位要合理安排職工暑期工作,適當調整高溫露天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和作息時間,避開高溫時段,嚴格控制加班,確保職工身體健康。
二、發放高溫津貼的意義
炎熱的天氣不僅可能損害戶外工作者的健康,還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統計顯示,7、8、9月份的安全事故占全年事故的30%以上,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構成嚴重威脅。
當高溫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自然現象,成為壹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烤”的不僅僅是市民,更考驗著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的危機應急能力。
由此可見,高溫勞動保護和高溫補貼應該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護。國家和地方各級立法機關應盡快將特定條件下的高溫天氣認定為壹種自然災害,以法律保護公民在高溫天氣下的健康權利,明確高溫勞動保護的主管部門,並對勞動者在高溫條件下如何保護勞動做出具體規定。
對從事室外、戶外、高空、高熱等條件的勞動者的保護作出了具體規定,還明確了高溫勞動保護補貼,以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百度百科-高溫津貼
臺海網-5月起發放高溫津貼的標準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