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加強課程研發,給學生最需要的教育。每學期學校組織教師研究課程、課程標準和教材,撰寫研究報告,繪制知識樹和能力樹,編寫教材整合方案,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編寫指導方案,實現了國家課程的校本化、教師本位、學生本位;同時,學校立足於縣城的實際、社區的實際、學校的實際、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校本課程,都成立了自己的社團和工作室。二是打造“271高效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71高效課堂”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賦予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習的過程和快樂。自由、民主、安全的課堂讓學生的心智和能力積極成長,學習效率大大提高。2011年1月,人民日報對我校進行了視頻采訪,16年2月,人民日報對我校課堂改革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較大反響。第三,大力推進學生的“三力建設”,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生活能力的構建,使學生能夠規劃、管理、體驗自我,快樂成長。同時,自我發展、班級自治、校園自治為學生提供了壹切實踐探索和成長成才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在2011年8月舉行的第二屆全國中學生領袖大賽中,我校學生會主席李壹舉獲得“2011年度中學生領袖”稱號,並獲得大賽組委會頒發的哈佛大學獎學金10000元。四是開發德育課程,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學校充分挖掘社會教育資源,開設了“海量閱讀”、“人人同奏壹種樂器”、“校園圓舞曲”、“揭秘火山群”、“本周我做主”、“下鄉活動”、“65km野營集訓”等100余門學校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他們走進社會大課堂、生活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