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眾從電影電視劇中了解到心理咨詢壹樣,他們也從電視劇中了解到催眠。
想通過影視劇了解催眠,催眠大師是第壹個。壹開始好評如潮的《盜夢空間》就有催眠因素在裏面,比如不是催眠師的做夢者。
或許,相比其他電視劇,《催眠大師》更接近真實的催眠,從地板圖案到暗示性的掛圖,從舒適座椅的選擇和擺放到雙方交談的視角,計時的沙漏,催眠的懷表,尤其是劇中主角使用的催眠指南,催眠與反催眠。可見編劇在職業上是真的下了壹番功夫的。
也有很多人認為催眠是為了促使自己入睡,但催眠和睡眠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催眠需要心理學家、心理咨詢師或催眠師的指導,他們可以向潛意識傳遞信息,雙方在催眠過程中會產生互動。
催眠作為壹種治療或咨詢技術,可以治療或解決壹些心理問題,這是睡眠做不到的,雖然睡眠是壹個大腦修復的過程。
催眠狀態下的腦電波和清醒狀態下的腦電波類似。
那麽,妳還認為催眠是為了促使妳入睡嗎?
影片的開頭成功塑造了壹個合格的心理醫生的形象。主人公徐博士幫助來訪者打開並最終關閉了連接過去與現實的大門,學會了原諒和接受過去的“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過去,與過去的自己握手。
影片從頭到尾有兩個關鍵詞“恐懼”和“接受”。害怕再次面對過去的創傷,對過去的自己的責備甚至怨恨,只是因為無法接受已經過去的事實,而接受也意味著原諒,也意味著把過去和過去的自己留在過去。
奧蒙德·麥吉爾將催眠分為清醒催眠和深度催眠。清醒催眠是潛意識的出現,深度催眠的意識完全被潛意識取代,導致夢遊。
就像壹個心理咨詢師的成長,他需要監督,需要咨詢,也需要被咨詢。影片中,徐博士和顧博士都經歷了催眠他人和被他人催眠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影片中的方教授也承擔了監督的角色,比如那句“他放下了,妳放下了嗎?”
也許屏幕上顯示的是催眠的過程。正如心理咨詢或治療的技術有其適用性壹樣,催眠也有其適用性。不是所有來訪者都適合催眠治療,有些人是不允許催眠的,比如精神分裂癥或其他嚴重精神病,嚴重心血管疾病,嚴重害怕催眠。
用這種方式展示催眠過程,不壹定是好事。我這裏不是說要保持神秘,而是屏幕前的觀眾,無論是強暗示還是弱暗示,對於容易受暗示的人來說,都是極有可能被催眠的。如果他們沒有被喚醒,或者暗示沒有被解除,後果難以預料。
催眠畢竟是壹把雙刃劍,有好有壞。人類進化到今天,身體自然選擇趨利避害。
催眠會在潛意識狀態下重現過去的創傷記憶,甚至會呈現什麽樣的創傷,記不記得都是未知,而在意識狀態下,這些記憶是被封存的。
就像電影裏的那句臺詞,“壹個人說謊是為了壹個目的或者壹個原因。”意識出於同樣的原因封存、遺忘或者壓抑壹些記憶。
當這些記憶或經歷再次被打開,我們不知道它們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在影片中,徐博士揭開了任小燕記憶深處壹直不敢面對的事情,比如她男朋友的車禍。經驗豐富的許醫生幫助在催眠狀態下及時有效地處理情緒。
顧醫生也通過催眠打開了徐瑞寧難忘的過去。當然,她也幫他“原諒了自己”。比如,她告訴他,“他們都原諒妳了”,“除了妳自己,沒有人能原諒妳。”這不僅僅是高手之間的較量,更是壹種助人自助的方式。
好在影片給出的結局沒有遺憾。
對於過去,也許我們都應該學著走出來,關上身後的門,把過去留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