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查內部控制的適當性:
目的是確定現有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提供適當的保證。
2、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目的是確定現有的內部控制是否能按預期發揮作用。
3.評估內部控制的穩健性:
目的是確認所有控制目標是否已經實現,所有系統是否符合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
內部控制目標:
1.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和央行監管規則的執行,既是金融機構的宏觀目標,也是具體業務執行過程中要堅決執行的具體目標。
2、確保各類風險被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風險控制是金融機構的具體目標,也是內部控制的核心目標。
3.確保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全面實施和充分實現,這是內部控制的直接目標。
4.有利於查錯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保障業務穩健運行。這是內部控制的微觀目標,也是金融機構內部各部門、各崗位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達到的目標。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體系。以實現其業務目標並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在單位內部采取的壹系列自我調整、約束、計劃、評價和控制的方法、程序和措施,以確保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經營方針的執行和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它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並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和完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重點是管錢管貨,嚴格程序,加強審查。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變得日益復雜,並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內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