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技工學校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策劃、正式申報、具體實施。
1898年2月26日(即光緒二十四年),張之洞在《紮維張洪順等人督農事工藝學校》壹文中提出了創辦工藝學校的主張:“凡有關工藝的東西,都特別保守,不能用新方法制作,會導致利益民生泛濫。因此,急需建立農事和手工藝學校,采用西方的方法,講求實力。”此外,技術學校現暫設在鄭鐵外事局,並延聘了兩名東方教師:壹名教物理化學,壹名教機構學,可招聘兩名幫助同班學生和工匠,偏重制造事宜。迫切需要任命壹個大官來監督經理,以取得實效。" "本部堂查出湖南候補道張洪順可任委員會總經理,並輔以各省知府錢,由候任知縣梁敦彥派任翻譯,照顧委員。”“我們還要在鐵政、外事局辦學校、辦工廠,詳細討論各校的規定,等著遵照執行。“這時,在第壹階段,張之洞提出了關於辦學宗旨和教務管理的基本指導意見。
1898、16年3月(即光緒二十四年),張之洞正式向朝廷呈上《興辦農事工藝學校,勸誘工人商人經商》壹書:“洋務局內設工藝學校,並選派兩名日本工科教官,壹名教理化學,壹名教機器科學,以招收有誌於商學的士紳商人聽課,光緒皇帝朱批上尊重這個。“此時是第二階段,光緒皇帝授權創辦工藝學校。
1898年3月16日(光緒二十四年),張之洞在《劄雅裏局、善郵局撥每年經費給耕藝校》壹文中,對籌備工作作了具體指示:“查耕藝校,建講堂,置器皿,花錢請職員、翻譯員、薪工、農民。9月24日,1898,湖北省技工學校在職委員、直隸地區縣長候選人梁敦彥匯報了學校籌建的基本情況:“將開設十門技術* * *課程,每校有壹名能工巧匠,若幹學徒”,“壹汽機器,兩個車床,三個翻沙,四個拉絲,五個制木,六個打鐵,七個打銅。”在第壹年和第二年,學徒必須專攻壹門學科。第三年,我還教了學校所有的美術。”同時,他雇傭了30多名工匠、教師、雜工等。,並提出了“擬今後實際銷售繳納白銀萬兩,按月制作報紙”的要求。”張之洞回答:“還是妥協,要按計劃辦事。”可見張之洞對工藝學堂的籌備工作是滿意的,並明確要求迅速招收藝人開學:“即使楊工藝學堂遵循迅速招收學員開學的原則,只要工匠們壹到湖北,就詳細商量每門手藝該購置什麽樣的樂器,請審批購買。曹道所辦的蠶桑局和工藝局已並入農業工藝局,故工藝學校的需求應在蠶桑工藝局下撥二千二百元作為開辦費。除了牙醫局的合規,就是學校會派工作人員收回申請,還要核實規章制度,免得做月報。.....,就算妳趕緊出萬兩銀子,也不要違背。"根據張之洞的要求,僅過了兩個月,即1898 165438+10月21日,該校的招生廣告《關於紮法招收技術生的通知的規定》正式發布:"基於本部設在武備、自強、農事三校之外,技術學校重新設在湖北省會。我還選修學科、理化、計算、繪畫等課程,讓學生熟悉各種工藝的方法,探索機器制造的立法淵源。經過三年的學習,我已經了解了真相,重獲其用,繞過了十余門的制造。基礎建立了,中年以上的人隨時可以努力,也可以創造新鮮感...特此招募全國各省讀過四書、12歲以上的士紳、商人的聰明子女。除了學校準備的生食、書籍、紙張、筆,壹律不發糊火。.....就是11月份去科技局註冊,等待自己的選擇,定期開學,不要再觀望了。停。“這是第三階段,涉及的經費、課程、學制、師資、招生都已經落實。
關於學校的位置,在《紮法招收工藝生啟事》的章程中有記載:“據照片,已選定舊蠶業局,改為工藝學校”。通過比較光緒九年湖北康復總局出版的湖北省城內外街道圖,可以確定學校地址在今天彭劉洋路上的武漢三院壹帶。
從以上信息可以知道,張之洞創辦技校的確切時間應該是1898年2月。經過近壹年的籌備,第壹批學生於1898年底正式入學,定級60人,學制三年,教職工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