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壹階段是20世紀60、80年代,網絡的發明和機器之間的互聯得以實現。第二階段,90年代,發布工業網絡協議和操作系統,提出物聯網,工業設備逐步網絡化。第三階段,2000年初,形成雲計算和通信獨立架構協議,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逐步形成。第四階段是2010年至今的產業互聯網雛形的形成和發展。
2.全球工業互聯網規模增速放緩。
美國、歐洲和亞太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點地區。其中美團優勢顯著,GE、微軟、羅克韋爾、亞馬遜等巨頭積極布局。此外,各種初創企業專註於前沿創新,有望幫助美國保持行業領先地位。西門子、博世、ABB、SAP等歐洲工業巨頭也憑借制造業的基礎優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8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為80591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5.51%。2019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約為8465.6億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工業互聯網增速放緩,初步統計達到8972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
註:截至2022年2月,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尚未公布。圖中2020年的數據為初步統計,以官方發布為準。
3.工業互聯網的經濟效益顯著。
根據通用電氣發布的《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假設所有工業系統都能提高效率65,438+0%,將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未來15年,航空業將減少燃油1%,將節省300多億美元;醫療行業效率將提高1%,將節約630億美元;電源效率提高1%將節省660億美元;將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本支出減少1%將節省900億美元。
4.全球工業互聯網區域市場: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引領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
《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仍占據世界市場主要份額,達到23.68%,中國工業互聯網排名第二,占比15.14%。其次是日本和德國,分別占8.17%和6.62%。總體來看,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占比超過50%,引領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
5.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基於全光連接的工業PON技術最具成長性。
2021 10 18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召開,期間發布了《全球工業互聯網十大最具成長性的技術展望(2021-2022)》,展望了全球工業互聯網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其中,基於全光連接的工業PON技術成為近年來全球工業互聯網中最具成長性的技術。
在新壹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息技術與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前景廣闊、潛力無限,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各國加大了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希望通過技術革命減少對人的依賴,充分發揮人的價值,實現各自國家向高質量、高效率、綠色高端方向發展。因此,未來全球工業互聯網將長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