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2006年頒布的《艾滋病防治條例》[1]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進行醫學隨訪”。到目前為止,中國對每壹位確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每年至少提供壹次醫學隨訪服務,開展健康指導和行為幹預。
畫
艾滋病是壹種慢性傳染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艾滋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管理系統,長期、動態收集全國歷年報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病例隨訪、治療、死亡等信息。因此,每年艾滋病死亡人數所反映的死亡情況與其他法定報告傳染病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艾滋病死亡人數不僅包括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治療時發現的死亡人數,還包括疾控中心對患者進行積極隨訪時發現的死亡人數。其他合法報告的傳染病通常只包括醫療機構在救治患者時發現的死亡病例。
02
艾滋病死亡人數指當年累計報告病例報告的總死因,既包括艾滋病相關死亡,也包括交通事故、藥物過量、其他疾病、自殺等艾滋病相關死亡。其他法定報告的傳染病死亡人數代表由於某種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
03
艾滋病死亡人數不僅包括當年死亡人數,還包括當年隨訪發現並報告的既往死亡人數。其他應報告的傳染病只收集當年發現的某種疾病導致的死亡病例。
此外,該系統不僅收集確診為艾滋病患者的死亡數據,還收集尚未發展為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死亡數據。
2020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2]中,因艾滋病死亡18819人(即艾滋病病人死亡人數,不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亡人數),2020年報告病例占17%(其中,艾滋病相關死亡占46%,非相關死亡占54%)。
畫
艾滋病仍然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中國感染艾滋病毒的幸存者人數逐年增加。雖然實施了抗病毒治療等壹系列治療和護理措施,但艾滋病死亡比例逐年下降,減少艾滋病死亡人數的難度很大。正確解讀這些報告數據,不僅可以增強我們抗擊艾滋病的信心,還可以科學地評價艾滋病防治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