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技術和安全;
(1)使用低排放計算機設備。這是防止電腦輻射外泄的根本措施。在這些設備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對可能產生信息輻射的元器件、集成電路、連接線和CRT都采取了輻射防護措施,使設備的信息輻射降到最低。
(2)屏蔽。根據輻射量和客觀環境,對機房或主機內的部件進行屏蔽,檢測合格後開機工作。
用金屏蔽籠(法拉第籠)將計算機及輔助設備圍起來,並將全局屏蔽籠接地,可以有效防止計算機及輔助設備的電磁輻射。不具備上述條件,電腦輻射信號區域可以控制,外人不得靠近。
(3)幹擾。根據電子對抗原理,采取壹些技術措施,將幹擾機產生的噪聲和計算機設備產生的信息輻射向外輻射。幹擾電腦的輻射信號,增加接收和解碼的難度,保護電腦輻射的機密信息。
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處理重要信息的電腦也可以放在中間,處理壹般信息的電腦可以放在四周。這種方法可以降低輻射信息被接收和恢復的可能性。
(4)網上泄密的技術防範:壹是識別。計算機對用戶的識別主要是檢查用戶輸入的密碼,網絡中的合法用戶也有使用資源信息的權利,所以密碼的使用要嚴格管理。
當然還有其他識別用戶的方式,比如用磁卡、指紋、聲音、視網膜圖像等等來識別用戶。二是監控報警。對網絡合法用戶的工作做詳細記錄。對於非法用戶,計算機嘗試闖入網絡的次數和時間。
電話號碼等。被記錄下來,並發出警報以追蹤非法用戶的行蹤。第三是加密。將信息加密存儲在電腦中,並記下特殊的調用密碼。這樣,竊賊突破壹般密碼進入電腦後,就無法調出信息了。
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信息被加密(壹兩次偽裝),小偷即使截獲了信號也壹無所知。第四是數字簽名。
(5)媒體泄密的技術防範:壹是防復制。防拷貝技術其實就是在介質上打上特殊的標記,比如光盤上的激光點、穿孔、指紋等特殊標記。這種特殊標記可以被加密程序識別,但不能輕易復制。
第二是加密。對介質中的文件進行加密,使其無法通過常規方法傳輸出去。因為密文加密在理論上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附加的方法很多,沒有壹定的規律可循。通常可分為代換密碼、換位密碼和條積密碼。第三是消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