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地貌的形成和發展與壹個地區的地質條件密不可分,因為地貌是依靠各種物理力的相互作用,通過壹系列重復的構造運動來實現的。據悉,永新位於羅曉-雲開弧盆地和滇越-華南地槽的大陸構造單元。加裏東造山運動使部分地區的褶皺隆起和海岸砂體沈積,印支造山運動使加裏東基底不同程度卷入褶皺,即起基底褶皺和蓋層褶皺的作用。經過隆起和反沖,逐漸成長為今天地形的雛形。此外,河流的侵蝕也會改變外層的地貌。贛江支流合水河流經永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雨量充沛。河流運動和降雨必然會對土壤和土層產生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但這只是改變了輪廓,最基本的地形只是在穩定下來後略有起伏。
我國巨大的經緯度跨度,往往造就了各種各樣的自然景觀和自然條件。土壤是壹體的,呈現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顏色背後有不同的理化性質。我們都知道,最初地球上是沒有土壤的,裸露的巖石覆蓋著地球表面。地衣的附著及其生命活動產生的有機酸使巖石變得柔軟,於是植物可以在上面生長並繼續進化,最終產生了壹個相對穩定的土壤類型。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生長在土壤上的植物改變了土壤。我們通常認為土壤的性質決定了哪些植物可以在上面生長。這矛盾嗎?顯然不是,因為這兩個討論不是同時進行的。
永新的土壤是酸性紅壤。至於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特點,可以從土壤的物質組成來分析。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氣相組成。固相中的礦物質通常決定了土壤的顏色。據報道,永新土壤中含有大量針鐵礦和赤鐵礦(主要是氧化鐵),可見其顏色。影響土壤酸堿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類施用的化肥農藥等,但這裏只從最自然的角度來分析我們家鄉土壤的酸堿性。畢竟,那裏的農業活動是分散的。因為高溫多雨,年降雨量1,530.7 mm,在濕熱同季,土壤的風化成土作用非常強烈,生物量的循環非常迅速。堿是高度不飽和的,pH值壹般為4.5-6。與此同時,鐵和鋁的氧化物已經明顯積累,土壤變酸變薄。因為它的酸性,茶樹在我們國家很受歡迎。
但是酸性太強也會造成壹些問題。例如,養分有效性低或缺乏,氮、磷、鉀普遍缺乏,許多土壤缺鈣、鎂,普遍影響植物生長,造成“光禿禿的山”景象;還有壹個問題關系到我們人民的健康:過多的重金屬,如鋁錳鐵,從土壤中滲入地下水,影響城市和農村的供水系統;徑流到江河湖泊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我們必然會吃水生生物。根據生物學的富集,對人體的危害比飲用水高幾個數量級。
還有壹個環境問題是任何發展中地區都應該遇到的,那就是空氣汙染。自古以來,我縣就以農業為主。但是,隨著國家工業化的推進,我們不得不引進壹些工業企業。因為人才不是特別密集,所以高科技企業壹般不會來我們這裏。壹些留不住大城市的汙染企業確實有想法,而且因為政府特別願意招商引資,審核和監管相對寬松。所以廢氣基本不處理就排放了。在我國,霧霾不是最嚴重的,而是SO2和NOX。住在工廠附近的人感覺到惡臭已經不是壹年兩年了,有時候住在中心城區也感覺不舒服。
路漫漫其修遠兮,要多了解自己所擁有的,來自何方,自然會心生敬畏,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