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a的資格由isaca授予,isaca是壹個信息系統審計和控制協會,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協會成立於1969,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60多個分會,會員超過20000人。cisa的審查內容包括信息系統的安全與控制實踐、信息系統的完整性、保密性和有效性、信息系統軟件的開發、獲取和維護等五個方面。試卷的問題和答案都是英文的。據國家審計署國際註冊會計師培訓中心主任、國際會計師、高級審計師張克介紹,it審計師是註冊會計師傳統專業隊伍衍生出來的壹個分支。他們需要具備全面的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對網絡和系統安全有獨特的敏感性,對單位的財務核算和內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
我國審計行業起步較晚。在審計技術和理論研究方面,國家審計署和社會審計部門各有所長。但審計局自1983成立以來,壹直註重計算機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和相關人才的培養,在投資審計和計算機審計方面占有絕對優勢。李丹是國家審計署國際會計培訓中心主任。1991廣州中山大學審計專業畢業,後在國家審計署從事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研發工作。從1998開始,國家審計署和澳大利亞政府共同制定了《企業財務審計指南》。在這個項目中,李丹負責研究如何分析企業的計算機系統的相關課題,了解了it審核員考試的相關信息。在長期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的基礎上,順利通過考試。
事實上,it審計師不僅在中國是壹個新的職業,在國際上也是壹個新的角色。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興起,it審計逐漸在傳統會計審計中肩負起不可或缺的使命。目前,全球有大量合格人員在為國際五大會計公司工作。it審計人員突破了傳統的會計審計職能,可以出現在企業信息系統的引入、建設、維護和審計的每壹個環節。
“在中國,許多外國公司和國內企業已經全面實施了erp系統。然而,由於我國審計行業起步較晚,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對it審計的了解並不充分,審計人員缺乏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知識。目前中國it審計領域被海外專業咨詢機構壟斷,包括國際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和軟件服務專業咨詢公司。”張偉說。此外,國內it審計人才稀缺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國內沒有專業的培訓機構,職業培訓滯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外匯用於輸出人才接受國外教育培訓和引進國外教育培訓。國家審計署最近成立的國際會計師培訓部的壹項重要任務是引進國際先進理念和培訓機制,為中國會計和審計行業培養國際水平的專業人才。
中國壹直嚴重缺乏國際註冊會計師和審計師,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在夾縫中求生意識強烈。盡管國家仍禁止外國會計師事務所進入國內企業年報審計市場,但國際五大會計公司從中國會計審計中賺取了數十億美元,包括承銷、推廣和海外上市的erp服務,it審計業務是其中極其重要的壹部分,其比重越來越大,而國內會計審計行業在這項服務中的業績幾乎為零。
事實上,中國的企業已經進入了壹個對it審計人員需求旺盛的時代。可想而知,中國加入wto後,國家解除了對外資會計公司的限制,國內會計審計行業失去了維持低水平發展的條件,日子更加不好過。對於傳統的會計審計行業來說,it審計師的到來並不是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