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提高電商運營效率。
利用雲計算的相關技術,將分布在各地的資源通過網絡連接起來,構建壹個虛擬的可擴展的“資源池”。
雲計算技術可以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擴展的服務器設施和增加存儲容量,可以快速有效地處理海量數據。雲計算降低了電子商務企業的運營成本,實現了應用資源和工具的“隨時可用、靈活配置”。
2.物聯網
為電子商務發展保駕護航。
在電子商務中遇到的許多客戶投訴集中在物流和配送服務的質量上。
將物聯網與電商物流相結合,借助GPS技術,可以將包裹的配送模塊化,對貨物的倉儲、銷售終端、倉儲、運輸進行實時監控,讓消費者、網絡零售商、物流公司實時了解貨物的路線,及時發現物流過程中的問題。
3.大數據
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插上翅膀。
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的商品交易信息、價格信息、品牌信息和個人屬性信息,以及消費者對商品的評論和反饋信息進行分析和建模。
可以分析電商消費者的畫像,準確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和品牌偏好,進而調整產品的銷售模式和銷售方向,促進消費的持續增加。
4.人工智能
讓電子商務的發展充滿想象空間。
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0年,超過80%的客服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取代。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的數據:
五分之壹的消費者從聊天機器人那裏購買商品和服務;消費者通過聊天機器人消費超過317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853元;
40%的消費者通過聊天機器人尋找折扣,通過與聊天機器人聯網謀取利益。此外,5G、VR等技術對於電商的發展也充滿了想象空間。
擴展數據:
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趨勢;
1,寡頭壟斷局面減弱,垂直領域成為新趨勢。
從近年來國內電子商務行業的投融資情況,分析資本細分賽道的傾向以及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趨勢。品質電商和垂直細分將為其他電商平臺提供突破性發展的機會。
2.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開啟新零售時代。
近年來,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逐年放緩,人口紅利消失,線上獲客成本上升,電商空間收窄。線下渠道仍然占據全國快消品銷售額的74%以上,電商平臺的盈利點已經轉移到線下。
阿裏在2016和10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JD.COM、永輝、安百裏、國美、宜家等零售巨頭紛紛布局。
3.生鮮電商是電商的下壹個堡壘
生鮮市場規模近萬億元,但生鮮電商滲透率仍較低,市場潛力仍有待挖掘,同行和巨頭競爭激烈。
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以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鮮行業將迎來洗牌期。壹方面,大量中小生鮮電商企業要麽倒閉,要麽被兼並;
另壹方面,阿裏、JD.COM等電商巨頭正在進入市場,不斷加大對冷鏈物流、生鮮供應鏈的投入。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將發揮優勢。
4.社交電商從以物聚人變成了以人聚人。
社交電商將突破萬億,行業快速增長。
2017年社交電商行業整體市場規模為6835億元,預計2018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
社交電商市場作為新興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市場增長率超過50%。未來市場增速會隨著基數的擴大而逐漸降低,但絕對增速仍會領先於傳統電商等其他商業領域。
社交電商領域被投融資市場看好,融資事件頻發。傳統電商平臺先有消費者需求,然後消費者去電商平臺找自己想買的商品;社交電商從社交出發,通過優質的內容分享來促成交易。
歡聚、有贊、小紅書等四種不同模式的社交電商平臺相繼獲得融資的行業級現象,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對社交電商模式的認同度提高,與社交媒體的嫁接正在成為電商平臺的趨勢。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