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壹直很驚訝的壹點是,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已經在職場工作幾年的人,都有很大壹部分人仍然認為職業規劃是壹句空話。
曾經有壹個咨詢師,小Z,在職場做了兩年,想找壹份薪水更好的工作。但是很明顯他現在的經歷比他的薪資預期差很多。老王建議他做好職業規劃,在這個領域繼續努力兩年,積累經驗和壹些成功案例,再考慮跳槽,到時候肯定會有質的飛躍。
但他最終沒有接受老王的建議,而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轉崗,靠著朋友的面子,以500元比原來多的工資換了壹份工作。也許眼前多出來的500塊錢可以讓他每個月稍微改善壹下生活,吃壹兩次大餐。但這也意味著他前兩年的工作積累失去了價值。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有工作就是賺錢的觀念,只要工資到位,什麽不專業的工作都可以嘗試去做。然而,這樣的方法在短期內只能增加壹小部分收入。時間越長,這種增長就會變得越慢,因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會增長緩慢,甚至倒退。也容易遭遇職場危機,成為被淘汰的壹員。
2.努力工作,忽視職場交流。
雖然職場中的網絡不那麽值得信任,但是職場中妳離不開社交。職場中有些人討厭交流,平時不喜歡和同事交流,對參加單位的集體活動也很抵觸。更多的時候,他們喜歡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把所有的職場交流都當成有營養的娛樂。
文案蕭珊就是這樣的人。他工作能力不錯,但是工作三年了,老板壹直沒有給他升職加薪。因為老板需要主管帶領團隊進步,而希爾的性格只能單打獨鬥,沒有能力帶動團隊,只能做基層被支配的員工。
這是壹個合作共贏的時代。有時候壹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只有壹群人在壹起才能走的很遠。
老王認為,沒有人能成為職場中的孤島。如果妳想有更好的職業發展,那就試著敞開心扉,和同事交流。妳會在合作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成就感。
3.總有壹種莫名的疲勞感。
很多職場人工作久了就失去了激情,似乎進入了壹個重復的軌道。日復壹日過著同樣的生活,用熟悉的技能反復處理熟悉而瑣碎的工作。
下班後,吃飯,刷手機,追劇。壹天又壹天,就這樣過去了。周末逛街,或者請朋友吃飯看電影,壹個星期就過去了。工作上看起來並不忙,但卻有壹種揮之不去的疲勞感。偶爾,我總有想去裸辭看看詩歌和遠方的想法。
老王認為,如果妳處於這種狀態,說明妳已經進入了職場倦怠期,對工作沒有激情,充滿了不合理的疲勞,沒有鬥誌,沒有奮鬥的力量。老王健建議,這個時候壹定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為自己重建有效的目標,挖掘動力和刺激,否則妳的職場會失去方向,無法增值,越來越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