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珠海市街道體制改革後,在原漁民辦事處的基礎上成立了香灣街道辦事處,增加了城市管理職能,管轄原鳳凰街道辦事處和崔翔街道辦事處移交的華乾村委會、海虹居委會的區域。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壹部署,我區設立了祥龍漁業委員會、海城漁業委員會、萬載沙蒿委員會、衛星漁業委員會、華乾村委會五個行政村,實現了“村轉居”工作。[1]
香洲漁民辦事處成立於1987年撤區建鎮之時。隸屬珠海市香洲區。辦公室位於珠海香洲東南部。隨著市區的發展,原來的轄區變成了鬧市區,辦公地點在香洲朝陽路45號。自1956年以來,該辦公室與全國各地壹樣,經歷了多次機構合並和名稱變更。1953年珠海縣成立時,屬二區香洲鄉管轄。1956年11月,香洲鎮成立,隸屬珠海縣,轄香洲、山場、吉大三個鄉,鎮政府設在香洲朝陽路38號(榕樹頭)。1958年,珠海縣與中山縣合並。同年11月,香洲鎮隸屬珠海公社香洲營。1959年成立香洲公社,轄南坑、華乾兩個農業大隊,香洲、海陽、紅旗、龍穴、衛星、牡蠣隊、後環七個漁業大隊。1961年,竹海縣恢復建制,香洲公社納入香洲鎮,香洲鎮轄香洲區、南坑、華乾。(紅旗、海洋並入香洲漁政大隊)。1969年文革期間,鎮和社區合並,統稱香洲鎮公社。1973年10月,公社和鎮分開管理。香洲公社歸漁業大隊管轄,香洲鎮歸農業大隊和香洲街道管轄。1984年成立珠海市香洲區,香洲公社改為香洲漁民區辦事處。1987年撤地建鎮時,省政府於2月批準成立香洲漁民街辦事處,為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後環鄉劃歸唐家鎮管轄。由於香洲公社(區)是管理漁業生產的經濟實體,從未管理過街道,1987年4月,市政府批準改為香洲漁民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