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 1:0 ~ 3V;V2:0 ~ 15V;答:0~0.6A
當滑塊P處於某壹位置時,V2表已經完全偏置,讀數為15V。此時,當滑塊P向右移動時,V2開始減小(全偏壓結束),V1表從原來的1V變化(此時,V1 = 16V-15V = 654438)當滑塊P向右移動到另壹個位置時,v 1的儀表讀數剛好增加到3V的全偏壓。這裏需要註意的是,此時不允許滑塊P向右移動,否則V1的儀表讀數會超過3V,導致儀表損壞。也就是說,此時電路中的電流也必須達到壹個儀表的最大滿偏值,否則三個儀表的讀數都達不到滿刻度。換句話說,表V1和表A的全偏出現在同壹點,U1=IR1。很明顯,U1和我成正比,所以必須同時出現。
所以當V1和a剛好全偏時,U1=3V,I=0.6A,那麽r1 = u1/I = 3v/0.6a = 5ω。同時我們也可以知道R2 = 16/0.6-5 = 21.67ω。
(2)v 1:0 ~ 15V;V2:0 ~ 3V;答:0~0.6A
在另壹種情況下,當滑塊P處於某壹位置時,V2計已經達到3V。此時,當P開始向右移動時,V2表開始減小(滿偏結束),V1和A表的讀數同時開始增大。同樣,當P向右移動到另壹個位置時,V1表示15V的全偏置。此時,電流表A的讀數也必須為0.6A
所以當V1和A剛好同時充滿時,U1=15V,I=0.6A,那麽R6 5438+0 = u 1/I = 15V/0.6A = 25ω。同時也可以得到R2此時的電阻,R2 = 16/0.6-25 = 1.67ω。
因此,滿足要求的電阻器R1的值為5歐姆或25歐姆。
接下來討論當R1對應電阻值時,電路中電流的最小值。我們可以確定,電路中電流達到最小值的時候,壹定是滑塊P第壹次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最小電流壹定出現在V2計滿偏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電路中的總電阻最大,總電流壹定最小。分兩種情況討論:
當(1)r 1 = 5ω,V2滿量程時,為15V。此時電路電流為I =(U-U2)/r 1 =(16V-15v)/5ω= 0.2a;
(2)當r 1 = 25ω時,V2滿量程時為3V。此時電路電流為I =(u-U2)/r 1 =(16v-3v)/25ω= 0.52 a;
綜合比較可以看出,當電阻R1滿足要求的阻值為5歐姆時,電路中會出現最小電流Imin=0.2A。
看我認真回答,所以給我點面子~~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