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國內居民上午走親訪友,下午返回。主要客人以午餐為主,少數是晚餐後返回。遇有重大節日或接待貴賓(新女婿),習慣上要辦酒席。
第二,節日習俗
春節:農歷正月初壹是春節,是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破初五:正月初五,統稱“破初五”。在傳統的初五之前,婦女不準外出探親,也不準用刀和尺子縫紉,更不準用生米或面條煮飯。過了這壹天,就不再忌諱了,所以叫“破五”。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俗稱“小年”或“元宵節”。吃元宵是城市居民的流行,它象征著家庭團聚。在農村,人們喝酒,吃餃子,享受家庭團聚。在傳統的娛樂節目中,“龍燈”和“舞獅”是最精彩的。
二月二:農歷二月初二,民間稱之為龍擡頭日,或“青龍節”、“春龍節”。
清明節:清明節的前壹天是“寒食節”。清明節的這壹天,在農村,家家戶戶都在淩晨時分在門框、窗戶、房梁兩側插上柳枝,稱為“柳枝”,古語有“清明不插柳枝,美少女成明眸”。清明節也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所以人們也把清明節叫做“鬼節”、“鬼節”。
還有端午節,夏天的至日節,半年,六月六,七夕節,中秋節,冬天的至日,臘八節,磁竈節等。
第三,禮儀和習俗
結婚
訂婚:城鄉自由戀愛者比較多,但大部分還是需要媒人來補。然後定下訂婚日期和儀式。訂婚那天,男方攜帶壹大筆錢和禮物到女方家,女方家設宴招待客人,稱為“訂婚”。男家的長輩給了個“見面禮”。
恭喜:結婚前,給要結婚的女人送結婚禮物,叫“裝盒”或“加盒”。男人準備了壹個宴會來慶祝結婚的前壹天。
結婚儀式:到了約定的時間,男方會開車去女方家結婚。中國還有搶婚的習俗。即如果同壹個村子同時有不止壹個結婚的人,就認為誰占了先,誰就幸運。所以結婚的時間多在天亮之前。
留日見公婆:婚後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兩天,說“留日”,或者女兒家發帖子接女兒,邀請女婿。新郎新娘兩人壹同到嶽家,稱為“還鄉”或“認親”(俗稱“接三天”)。女方家設宴招待女婿,俗稱“邀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