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武漢長江大橋起到了南水北調的橋梁作用。

武漢長江大橋起到了南水北調的橋梁作用。

橋梁特征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漢陽龜山和武昌佘山之間。它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天然護城河”長江上修建的第壹座橋梁。也是自古以來長江第壹橋。它是中國第壹座鐵路和公路兩用橋梁。建成後成為連接中國南北的大動脈,為促進南北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武漢長江大橋9月1955開工,6月1957、6月10、6月15竣工通車。大橋的建設得到了當時蘇聯政府的幫助,蘇聯專家為大橋的設計和建設提供了很多指導。但中蘇關系破裂後,蘇聯政府撤走了所有專家,終於建成了。大橋建成後,武漢三鎮將融為壹體,極大地促進了武漢的發展。從全國宏觀來看,大橋建成的意義是連接京廣鐵路,使長江南北鐵路運輸暢通。在毛澤東於1956年6月(當時武漢長江大橋正在建設中)第壹次到武漢遊覽長江後所寫的詩《水調遊泳》中,“壹橋飛架南北,護城河成通衢”這句話描述了武漢長江大橋在溝通中國南北交通方面的重要作用。大橋自建成以來,壹直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4米。主橋為鐵路公路兩用雙層鋼木結構梁橋。上層是公路橋,下層是復線鐵路橋。橋身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萬噸級船舶可從橋下通過。除了第七個橋墩外,八個橋墩都鉆有大的管柱。這是

這座橋像壹道飛舞的彩虹,在長江天塹中鋪就了壹條坦途。平漢鐵路和粵漢鐵路由此貫通(兩線改稱京廣鐵路),南北交通發生根本改變,極大地推動了武漢鐵路樞紐的建設進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成為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大橋通車後,社會和經濟效益巨大。前五年運量達8000多萬噸,火車運輸時間縮短約2400萬車次,節省的貨運費用超過整個工程成本。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橋梁的吞吐量也越來越大,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更是難以統計,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2年8月和9月,武漢長江大橋進行了第壹次大修。據中國科學院的專家評估,該橋的使用壽命至少為100年。

目前,武漢長江上有6座橋梁,分別是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三橋(白沙洲大橋)、軍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另有壹座二七長江大橋正在建設中。

[編輯此段]橋梁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的建築設計富有中國民族建築特色。橋面兩側有齊胸高的欄桿,欄桿上鑄有各種鳥獸。橋的兩邊是對稱的花板,花板的內容多取材於中國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如《孔雀開屏》、《鯉魚打芙蓉》、《喜鵲鬧梅》、《玉兔金桂》等,很有民族特色。橋的兩端是高約35米的橋頭,從底層大廳到頂層亭子,共七層。橋頭的堡亭呈方形八角形,重檐紅珠穹頂。橋頭有供行人上下的電梯和扶梯,廳內有修建大橋的英雄大型泥塑供遊客觀賞、欣賞、回憶逝去的歲月,感受英氣。與武漢長江大橋壹起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紀念碑和觀景臺。他們靠近武漢長江大橋。這座紀念碑高6米,重20多噸。南面鐫刻著毛澤東同誌的詩句“壹橋飛架南北,護城河成通衢”。觀景臺是遊客欣賞長江、看大橋的最佳場所之壹。武漢長江大橋凝聚了設計師的匠心和建設者的高超技藝。八個巨型橋墩矗立在河中央,人字形桁架和菱形帶輔助豎桿使巨大的鋼梁透出壹股精致的氣息;35米高的橋臺矗立在兩岸,給這座橋增添了雄偉的氣勢。大橋將晴川閣、龜山、蓮花湖、龜山電視塔、古琴臺連接到佘山、黃鶴樓、首義園、彭劉洋路,相得益彰,形成壹個宏大、連續、優美的景區群。它不僅是長江上的壹道亮麗風景,也是壹座歷史豐碑,給江城人民的生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大橋紀念徽章50年前,浪漫而熱情的毛澤東用短短的11個字記住了這座橋的偉大。時至今日,這座橋的優雅依舊精彩。沒有壹座橋像武漢長江大橋壹樣厚重,承載了那麽多的榮耀和夢想。50年來,歷經滄桑的武漢長江大橋巍然屹立在大江之上,肩負著每分鐘60多輛汽車通過、每6分鐘1輛火車通過的負荷,經受了無數次洪水和大風的洗禮,甚至忍受了大橋建設藍圖,指示八部委動員全國力量服務長江大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