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學名楓香
玩街道的兩邊
別名九孔石豐(南方植被)、楓球(德生堂經驗)、楓香(淮西雜誌)、楓果、聶子(綱要)、狼(藥材集)、楓球(中醫年鑒)、狼眼(中草藥手冊)。楓香(《本草筆記》)又名:攝(爾雅)、楓(說文)、楓(郭璞《爾雅註》)、香楓、《陳封本草綱目》、楓樹(植物名集)、三角楓、三角尖(嶺南本草集)。
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幹燥成熟果實序列。冬季果實成熟後采收,去除雜質,晾幹。
藥用部分:這種植物的根(楓香的根)、樹皮(楓香的樹皮)、樹脂(白樹膠香)、葉(楓香的葉)也入藥,各有專文詳述。
動植物資源分布:陜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省、廣西、廣東、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貴州、青海、西藏等地。藥材主要產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此外,湖北、河南、貴州等地也有出產。
藥材的采集與貯藏:冬季采摘、去雜、洗凈、曬幹。
拉丁名稱:水果路路通液體臺灣龍涎香,
特點本品為多花果實,由許多小膠囊組成。呈球形,直徑2 ~ 3厘米。基部有總果梗。表面灰褐色或褐色,具許多尖刺和具喙的小鈍刺,長0.5 ~ 1 mm,常斷裂,蒴果頂部開裂,呈蜂窩狀氣孔。它又輕又硬,不容易壞。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性味苦而平。入肝腎經。
功能主要用於祛風活絡、利水通經。用於關節痛、麻木攣縮、水腫、缺乳、閉經。
用法用量5 ~ 9g。
儲存在幹燥的地方。
藥方名為路路通、九孔子、楓果(炒、磨、刺)。
壹般用量及用法:5 ~ 15g,煎服。月經期和孕婦不宜使用。
白膠香附藥:即香樹的樹脂。味苦、辛、平。功能活血消腫,生肌止痛,外用止血。適用於瘡癰、外傷出血等病癥。內服,外用。壹般用量為1.5g,可用於丸劑,外用。
摘自《本草綱目》:“經絡松弛,全身關節痛,手足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