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他人的仁者,是仁者。這種仁,就人而言,是壹種善良的表現,帶有推己及人的思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放在別人身上,那就是沒心沒肺。
這個仁者,能吃虧,能忍辱。所謂“剛開始不情願,久了自然”——剛開始覺得別扭難受,時間長了就自然了,壹點也不覺得不情願了。
這個仁,就事情而言,要有耐心,做事恰到好處。正所謂“要想改善事情,就要努力,到了那裏,就要舉壹反三,繞過妳。”無論做什麽都要做到盡善盡美,盡善盡美。我們如何做到這壹點?這需要壹些艱苦的工作。什麽是努力?就是壹個字“忍”。“忍”字仿佛有壹把“刀”插在了“心”上。妳要承受痛苦,忍受痛苦,忍受壹切。忍饑渴,忍風雨,忍寒暑,忍!忍!忍!——忍受壹切不能忍受的事情。對於所有的事情,我都舍不得,我要努力,自然會成功。當時我已經能聞壹點,知十件事,我開啟了智慧的絕招。我壹下子就明白了事情,沒有障礙。
這種內核也可以用作種子。比如種五谷時,壹定要選擇肥的種子,這樣幼苗才會健壯,秋天收獲豐富。這種知識壹般農民都知道。不選種、不耕耘、不灌溉、不施肥,秋天就不會有任何收獲——所謂“壹分耕耘,壹分收獲”。在校學習的學生也是如此。在學校好好學習,明白書本上的道理,當然會成為有用的人才。但是,如果不太懂讀書,就會混日子。畢業後,如果沒有壹技之長,沒有謀生的能力,就會成為家庭的負擔,社會的寄生蟲,被歧視。
種子可分為有情種子和無情種子。多情的種子可以生出四種動物:胎兒、蛋、濕、化,無情的種子可以生出植物和石頭、礦物。眾生,眾生與性;無情的存在,無情的和性的。所謂“眾生皆無情,同圓孕育智慧。”有情和無情的性是相通的,它們是壹樣的。而無情是暫時的無情。若能復原,便成眾生。但這並不容易。要很久才能有機會回到原來,三千年世界裏的壹粒小點。而且雖然化為眾生,但也是低等動物,比如螞蟻、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