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我們如何撥打熱線電話?有哪些技巧?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壹個問題,熱線由誰負責接聽?熱線意味著官方和權威,也意味著編制和財政撥款,所以它的人員和經費都會受到限制。以法院為例。妳以為給法院打電話,接電話的壹定是法院人員嗎?不壹定。正式人員是有限的,但是工作是無限的,所以會有很多編外人員。包括編外員工、大學實習生、人民調解員,他們還會與法律援助中心、房產中介、銀行、保險公司合作,甚至將業務外包給商業公司。
壹般來說,第壹個連線的必須是綜合話務員,只能處理查詢和簡單問題,遇到復雜問題會進行後臺查詢或轉接。
所以第壹次求助的時候,不需要說太多的背景故事和感情糾葛,而是要抓住重點,把妳遇到的主要困難或糾紛告訴對方,讓對方整理好,給妳更好的回復。如果問題本身並不復雜,運營者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後臺豐富的數據就可以處理。如果超出了他的能力,他壹般會轉讓。
轉完之後壹般會由“專家”處理。不要以為免費熱線就能應付。因為政府補貼,政治任務,慈善事業,熱線可以低價聘請社會專業人士,甚至是本單位的,也是經驗豐富,權威的管理者。
在轉接後的第二次通話中,建議可以在對方的引導下進行溝通。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可以補充其他遺漏的或者需要強調的東西。如果能知道具體負責人,最好留下聯系方式,以便後續溝通。
撥打熱線時,常見的錯誤有:第壹次接通時廢話太多,轉接後不知道該說什麽;第壹次連接的時候,心情還可以,但是時間長了,情緒逐漸失控,就會出現辱罵等不恰當的行為。畢竟得罪運營商沒什麽大不了的,但是得罪對方專業人士對妳不好。
?有人說要看熱線的分類,怕態度不夠強硬解決不了問題。比如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法院服務熱線等綜合類熱線,不會上傳舉報,最多以好評率評定,權威性非常有限。他們大多沒有實權,最多只能咨詢、留言或預約;如果是市長熱線、局長熱線等專線,解決問題的平臺和效果會更高。至於態度是否“惡劣”,要看事情。
如果涉及到妳家庭的損失,別人會理解和包容妳的情緒,但如果只是幾百塊錢的補貼,大吵大鬧哭鬧就太惡心了。如果真的很重要或者很緊急,多次溝通,盡快溝通,比壹通大電話發泄要有效得多。